杨立倒是没有失望,他早就有心里准备,就算安和府气候湿冷,木炭有市场。
也不可能一上来就能把市场打开,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沉淀的过程,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了,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赵嫂子他们这边,第一天竟然就有收获了,虽然是三张小单,加起来不到一两金额,但她们也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杨立当众表扬了他们,让其他组的人多向他们学习,这也激起了其他人的好胜心。
一众汉子表示他们大老爷们不可能输给她们,明天一定能收到订单并超越他们,此话一出,立刻被妇女团队里面一个比较泼辣的嫂子给怼了回去,说他们是在做梦,想屁吃。
良性竞争杨立一向是乐见其成,也没有阻止他们之间的“骂战”,任他们自由发挥去了。
隔天,天还没亮,四支销售团队就都早早出发了,而杨立这边,则带着胖子和几个孩子,准备到县城开业去了。
铺子的木炭,昨天下午周北他们就已经提前送过来了,今天他们只要人过去就行了,对比之前烧烤摊的各种准备工作,木炭铺子简直不要太轻松。
并且杨立发现,他去铺子好像没什么用,胖子带着他的两个小斯,把门一开,木炭搬出来往门口一摆,坐在柜台前拿出算盘,就等着客人上门了。
而几个孩子,刚刚跟他打完招呼,拿了一些木炭样品,就结伴出门推销去了。
他站在铺子里面,竟然.......无、事、可、做.......。
得,反正来都来了,无事可做他就去外面逛逛吧,顺便看看有什么好吃好玩的,给丫丫跟小明带回去。
杨立是这样打算的,只是没走多久,就被路边一做包子的摊子吸引了注意力,他在那看了一会儿,突然茅塞顿开,他终于知道他的水泥为什么一直没做成功了。
他的原料配比是没有错的,只是第一次煅烧出来的是熟料,还得加入石膏,再经过细磨,才能成为他熟悉的水泥。
想通了关键的地方,杨立也没心情继续逛街了,快速的返回了木炭铺,牵了马车就赶回了墨村。
留下胖子在那怀疑人生:大哥,你把马车赶走了,等下我们怎么回去啊.......?
杨立回到墨村,在村口随便找了个人,让他帮忙把马车牵回去,就马不停蹄的往墨岭上去了。
一到科技园,他很快就配出一份样品,接着重复他几天前做了几十次的步骤,把样品放进了炭窑里。
等时间一到,他就把熟料从炭窑里面拿了出来,开始操作他刚才在脑海里复盘了好几次的步骤,等所有流程走完,杨立看着桌上——焱朝的第一份水泥,叫了周北用木桶,给他挖来了适量的黄泥和细沙,他要试一下这水泥的质量。
半个时辰后,杨立看着脚下一小块逐渐僵硬的水泥地,点点头,目前还不错,就等明天彻底干了之后,再来试试这水泥的硬度。
困扰了他好几天的水泥终于做出来了,当天晚上,杨立美美的睡上了一觉。
隔天一早,杨立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过戚正南他们用来砍树的斧头,用背面使力捶了捶那块水泥地,见上面没有明显的裂痕,他彻底舒了一口气.......。
当天下山之后,杨立找了三位村长,跟他们说了他需要再招三十个人上墨山干活的事情,三人也没多问招这些人上去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