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对于农户来说,绝对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一年到头,家中能存下多少粮食,攒下多少银子,很大部分都取决于田里面的收入。
而对于墨村的人来说,这是他们落户之后的第一次耕种,众人更是重视。
这段时间,田里面乌泱泱的,到处都是人,基本各家各户,除了老人小孩外,只要还能动的,都下到田里来了。
而杨立家的田地,他不想让唐婉跟周氏下地劳累,直接雇了几个短工帮忙耕种,只让他们两个在家熬一些凉茶,送去田里给几个短工解渴。
但今天杨立自己也下田了,不过他下田不是跟着一起耕地的,而是为了实验手里的家伙——曲辕犁。
他不是农业专业,所以之前也没想起来做这些农具。
直到前几天看到村民开始翻地,都是拿着锄头一点点的开垦,又费劲又没效率,让他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农忙能累的人脱层皮。
所以,他花了两天时间,把记忆中曲辕犁的设计图给画了出来,在制作的时候专门跑去问了杨大头,他会木匠活,又是老把式,有一些关键的节点找他给意见,能少走很多弯路。
昨天下午他就把第一版曲辕犁做出来了,后面又调试了两次,确认没问题,今天就让杨一杨二两人从墨岭上搬到田里来试用了。
一旁耕种的村民,看到杨立让人搬了这么个大疙瘩到田里,后面又牵来了牛,绑在了上面,纷纷好奇,停下了手上的动作,围观起来了。
杨一“老爷,照你说的,已经绑好了。”
“好,你在前面领着牛走,速度慢点,我好看看效果。”
“是,老爷。”
杨一按照杨立的要求,牵着牛慢慢往前走,犁经过的地方,翻出来的地深浅、距离都很是适中。
杨立看了一会“杨一,速度稍微快点。”
“好的,老爷。”
杨一拿着牛鞭,轻轻在牛屁股后面一抽,牛的速度提了上来,翻地的质量却没有受到影响,也证明了杨立做出来的这个曲辕犁成功了。
一旁围观的村民看着这一幕,皆是震惊不已,特别是那些老把式,他们种了一辈子地了,第一次知道翻地能这么快这么轻松。
“里.......里正,这是你做出来的吗?太厉害了,有了这个,以后耕地岂不是能省下不少时间了?”
“嗯,过两天我会做几台放在村子里面,给大家轮流使用。但我们村户数太多,轮起来没那么快,你们如果有想法自己打一台,或者几家人合伙打一台的,都可以来我这拿设计图。”
不止是墨村,杨立打算在整个原生县推广,让衙门抽出一笔钱,每个村庄给他们打个一两台,他们试用过觉得不错,自然会想着拥有一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提高原生县的总体生活水平,生产工具改革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于杨立的这个想法,吴县令肯定是大力支持,更何况曲辕犁这么好用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