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继续南下的主张以战养战,趁着士气正好一路南下,把焱朝南面都收入囊中,到时候也可以把族人迁移过来,不用在家乡再受苦寒之苦。
反对继续南下的则认为,焱朝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软弱无能,他们这两次能连续取和州、允州,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趁着焱朝内乱,乘虚而入。但别忘了他们南边有裕王跟镇南将军,这两位手上的兵马可不少。
一位身材魁梧,满脸戾气的人满脸不屑“焱朝人如此不堪一击,如果你们还怕这怕那,那还谈什么南征,干脆你们都全部回家,跟着家乡人一起挨饿受冻算了。”
那人鄙夷的看了一圈反对继续南下的人后,看着坐在军营首位上的人,双手一抱拳“大将军,我请求领兵出战。”
他走到墙上挂着的地图前,用手指了指安和府的位置“我在此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我一定拿下这个地方,拿不下,我愿意接受军令处置........。”
有了其他两个县城帮忙,侥幸从允州那边逃过来的百姓,无法远行继续南下的,都基本安置完毕。
杨立也兑现了承诺,把高产粮种给他们送了过去,另外还给他们送了两台曲辕犁和设计图,他亲自下田给他们展示了一番,惹得两位县令又连连念叨吴县令,说有这等好东西,他竟然等到现在才拿出来。
在安置灾民的问题上,杨立又给他们提了不少建议,帮他们解决了几个不大不小,但很令他们正头痛不已的问题。
至此,杨立也算是在两位县令那里挂了号,他处理完事情打算返回原生县的时候,其中一位县令还哥俩好的拍拍他的肩膀,问他有没有兴趣换个地方当师爷,他能给他提供更好的待遇。
杨立“............”。
吴县令:你是想打架是吗?有你这么光明正大的挖我墙角的吗?
原城一家三口住在杨立家里,不用担惊受怕忙着逃亡,又住的舒服,原氏的热症没两天就好了。
住的久了,他们对杨立一家的情况就更加了解了,知道他们原是和州人,高丽军攻陷和州之后,是杨立带着他们一路来到安和府,安居下来。还知道隔壁那二十多个小孩,是杨立戚正南他们收养的二十多个孤儿。
还有他们这一路来,打过高丽军,剿过土匪。最后跟吴县令投缘,杨立成为了县衙的师爷,戚正南成为了民壮衙役的教头,胖子也会时不时过去县衙那边帮忙。
小花园里,原城一脸不可置信的问胖子“亩产八九百斤?有这么高的产量?”
胖子掐着他的水桶腰“那是,我大哥说八九百斤还是保守的说法,如果老爷赏饭吃,一千来斤也是有可能的。”
说到这里胖子一脸认真“虽然这些粮种才刚种下去,但我大哥不像我一样喜欢吹牛,他说能就一定能。”
“那杨大哥这两天就是送这些粮种去其他县城?”
“是啊,大哥为了说服其他县令帮忙安置百姓,那可是绞尽了脑汁,又是给他们送粮种送农具,又是给他们出谋划策的,唉,谁让张知府不做事呢,简直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胖子哼哼。
“是啊,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原城听完在一旁呢喃。
“你们在说什么呢?什么卖红薯,胖子你打算转行卖红薯了吗?”杨立一进来就看到他们两个凑在一起说话。
“大哥,你回来了........?”
“杨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