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却不愿意留在京城,要跟着雪莲回西塘,待来年春暖花开时节,梁司空夫妻二人再乘船回返。
蒋珊瑶当初生承恩时受了惊吓,生产时大出血,身体有了损伤,这些年一直在调养,没想到此时传来好消息。
雪莲求助钱姨母聘了有生产经验的嬷嬷和稳婆,伺候蒋珊瑶直到生产。
产后的奶娘也筛选了两位身体强健生产过的妇人,预产期比蒋珊瑶早个两三个月。
这二人与蒋珊瑶一同起居,膳食有专人负责,起卧有定时,如此等她们待产后既可以喂养自己的孩子,若蒋珊瑶奶水不足,又可以帮忙分担一半的口粮。
这两位妇人自是家境困难,才会应聘奶娘的差事,如今有这样的待遇,自是感恩戴德。
虽不用她们做什么体力活,但却力所能及的为即将出生的小主人,做一些贴身衣物和灵巧的玩偶。
被选中的妇人,脾气和善,干净利索,心灵手巧,不惹事生非,更不会互相掐尖要强。
她们的孩子也皆因有位善良的娘亲,尚未出世,已经有了光明的前途。
雪莲为梁司空夫妻做到如此周全,是他们忠诚度应得的回报。
雪莲身边人都看在眼里,无形当中,也增加了他们的忠诚度,就是宫里安排的女使和黄门也是十分的羡慕。
众人的羡慕会被落在实处,从中挑选出品格好的,有手艺的,有伶俐劲的。
待雪莲清明归家时,会从府中挪去他用,而那些挑肥拣瘦的,只能留守西园。
雪莲秉着坚决不浪费资源的原则,更是要合理利用一切人力物力来增加收入。
等雪莲等人回临安之后,西园将会以民宿的形式赁给富商大贾作为落脚地,只一条,不接受长租,最长不能超过半年,因为来年春节,雪莲一家人是在上京还是临安过春节,没法确定。
每个院落对外的价格不同,几个主院封闭,而百花园和药王谷,会择人而赁。
西园各个院落里的鲜花,有专人打理,也将会做为原料。
雪莲更是求了官家,将宫中到了年岁该打发出宫的女使和各种有技艺的嬷嬷们,招揽到麾下,充实到工人的教化或是绣庄上。
她更是为迎春选出擅膳食调理、梳妆、刺绣、医术的技能的嬷嬷和女使各四名,放到跟前磨合。契合的留下,不称心的就换掉。
同样也选了积年会医术膳食的老嬷嬷放到婆婆和娘亲身边,一是调理身体,二是增长见闻,更是为这些个可怜人提供了发光发热的机会。
更多年老的嬷嬷和黄门,雪莲统一安排到清河养老院,既能养老又能发挥余热,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雪莲为国朝解决了养老和就业问题,付出了人力物力财力,官家也不会心安理得的享受成果。
对雪莲来说,随之而来的是优越的经商政策和环境,由此带来的一股慈善热潮,也使社会风气蒸蒸日上。
共同铸就一个大同世界,并不是一个传说,虽然恶人不会随之消失,但大环境下的优越环境,会让这个国家昌盛、繁华、强大。
时光不停歇,挨挨挤挤朝前奔,三月上旬,雪莲一家人便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回返临安,中途会在洛阳和扬州稍作停留。
在返程之前又传来了好消息,郭家老三跟随船队返家,先罗致远一步带回了向日葵、西红柿的种子。
郭老三买这些种子图个稀奇,想着买回来当礼物送给侄子、侄女们种着玩,每样买的都不多,但有了种子就不怕没有产量,一年不行,二年,二年不行,三年。
何况还有罗致远的定向收集,他有一年半载的时间就能回返,那时候,要多少有多少。
物以稀为贵,如今小范围的推广,也算是提前打开市场。
归家的郭老三风尘仆仆,一大早便带了半车的物资赶回郭家村,没成想物是人非,好在住进郭家宅子里的小管事都被嘱咐过,郭老三自报家门后,他忙亲自跟着郭老三雇的车,回开封府直奔西园而去。
小管事先是将人送去西园后身的勤俭巷,东头第三排第五家就是郭家的小院子。
比邻而居的是葛婆婆一家人,因为这里有靠山有依仗,更有集体食堂。
设有正式工和学徒两个食堂,当差的和学徒每人每天可在食堂里享用三餐,定量定标准。
郭家除了最小的娘子,其余人皆当差、作工和学习,每七天休一日。
做工的几人都将休息日挤到一起,接了念秋回来,一家人团聚一日,除了食堂的两菜一汤,高氏还会买几斤肉借用大厨房专门设置的灶台,整治出几个拿手菜,为一家人打打牙祭。
西园的工人房并不是家家都有小厨房,不时常做饭的人家,就可以使几个钱借用大厨房的炉灶,只要不是存心占便宜,浪费调料和柴火,真心用不了几个钱。
比自己开火省事省钱,所以许多小门小户,都愿意借炉灶炒上几个菜。
而叶家除了葛婆婆,其余人也是各司其职,与郭家不同的是除了中午饭,只要叶娇和石壮不当值,一家人总是能够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
雪莲私下里应承叶娇和石壮,待他们羽翼丰满时,会为叶家重振旗鼓,再建叶家镖局,虽不能翻手为云,却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因为善良,因为有爱,许多人的人生轨迹在悄悄发生变化,雪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助力。
应声而出的葛婆婆在听了管事介绍后,忙又返回家中拿了钥匙开了隔壁门,将郭老三迎进了宅院里。
院子不大,四四方方,被打理的干干净净,郭家因一家人不得空回来,院子里没有种菜,但养了几丛花卉,这花不白养,待花开之时,有专人收购。
沿着内院、外院墙角皆移栽有好打理的花卉,而花的习性,每户皆有一份,几日浇水,几日施肥,也都有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