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其实非常简单,黛西看完首映之后,发动了讨论组内其他影迷,大面积在网络上留言关于《黑客帝国》的好评。
这个还从没有被商业化的平台上,又有更多的年轻人自发的讨论关于影片的一切,恐怕黛西他们这些影迷都没想到,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力。
最开始只是以IMDB的特色留言板为主要阵地,随后因为有了更多年轻人跟风,把《黑客帝国》的各种讨论话题,发布到了更多其他网络论坛上。
“这等于是另一种社会热点风潮,独属于网民和年轻人的风潮……”
听完尼娜的汇报,引起了韦恩一阵感慨。他本来以为要到98年左右,亚马逊彻底收购IMDB,并为之烧钱扩大运营后,才会出现这种网络风潮的,没想到一切都来的这么快。
主要还是被前世的思维模式影响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网络远比他以为的发展要快的多,显然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也比想象中要多的多。
尼娜坐在餐桌旁,端起牛奶先喝了一大口,才感叹道:“黛西其实也没想到,今早她打电话来时候说,现在只要随便打开一个网页,都能看到关于《黑客帝国》的各种讨论。
据我分析,现在走进影院的只是一部分,随后还会有更多有上网习惯的年轻人,因为网络上无处不在的电影信息,怀揣着好奇等因素而走进影院。”
韦恩默默的点了点头,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发展到后面,走进影院的就远不止这点网民了,社会热点不管是怎么形成的,一但成为了某种流行趋势,就会有更多人加入进来。
当你身边的同学、朋友和家人,都在讨论着《黑客帝国》这个话题时,你自然而然的也会想要加入进去,而加入进去的前提就是去观看影片。
好莱坞已经用很多部成功的电影证明了,引发社会热点的片子,最后都会赚的盆满钵满。
甚至发展到后面,制片公司在了解到这是财富密码后,会呼吸想办法用手段引起社会热点,引发全民大讨论,这种方式的营销计划层出不穷。
“《黑客帝国》运气太好了,这部片子与网络息息相关,才能引发那么多年轻人网民的轰动。”韦恩惬意的翘起二郎腿靠在椅子上,也不着急去吃面前的早餐,点燃根香烟后,拿起了餐桌上的报纸。
“没错,黛西也是这样说的。”尼娜点了点头,边吃培根边说道:“她告诉我,最开始自发跟风散播信息的人,主要理由都是这一点,《黑客帝国》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太让人有遐想空间了。”
所以韦恩才觉得巧,就跟上帝都在帮忙一样,《黑客帝国》与互联网之间,有太多可以让年轻人讨论的话题了。
“哇偶,华纳兄弟好大的手笔!”
几张报纸最上面的那张,偏偏不是娱乐性质的报纸,反而是一份《华盛顿邮报》,助理小姐显然已经看过了,所以把这张社会性质的报纸,放到了第一张,方便他能第一时间就看到。
‘马特辛组织负责人宣称,美利坚是一片自由的土地,每个人都拥有爱与被爱的权利,爱与性别、种族、身份和地位都无关,同性恋群体应当获得应有的尊重,不该成为人们歧视的对象。
他们号召更多的同性恋群体勇敢的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爱是神圣的,不该被大部分普通人唾弃,人们应当给予他们应有的相爱权利。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比利蒂斯之女女性组织,她们同样发表了相同的观点,号召更多女性站出来,勇敢的承认自己的取向问题,爱本身并没有任何错误……’
在《华盛顿邮报》社会板块刊登这玩意儿,本身就已经代表了太多东西,他不知道杰夫-罗宾诺夫是怎么做到的,能让这家权威性社会媒体,同意发表这样的敏感富有争议的报道。
可有一点敏感度的人都会明白,这样的报道出现在《华盛顿邮报》上面,本身就代表着某种政治正确。
马特辛协会,是50年代在加州洛杉矶成立的,属于北美第一个现代同性恋权利组织,该组织集中了当地一群男同性恋者,其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男同”的权利。
随着这个群体越来越壮大,人数也越来越多,包含地域更发展到了全北美,早就不是洛杉矶一个小组织了能形容得了。
可这些人终究是属于社会边缘群体,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发声渠道,更不可能有哪家媒体,愿意冒着巨大争议来帮他们发声。
此外,美国首个女同性恋权利组织,比利蒂斯之女,是1955年在旧金山成立的。这两个算是北美最大的同性恋组织,只要有一定的发声渠道,影响力可以说巨大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