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韦恩拍摄了三年电影,也做了三年副导演,扎克-施耐德这个名字,连续三次出现在《小丑》《小丑回魂》和《蝙蝠侠:开战时刻》的制作者一栏字幕上。
可这些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多关注度,媒体、影迷、影评人和制片公司,依然把所有注意力都给了影片导演。
这几年时间里面,扎克-施耐德都在耐心的学习,他努力模仿韦恩的一切。
在剧组里面,他是安排具体拍摄工作的副导演,韦恩从不压制他的想法,偶尔还会给他亲手掌镜的机会,早在制作《小丑回魂》时期,他就亲手拍摄了大量镜头。
渐渐的,围绕在韦恩身边的核心主创团队也发现了,扎克-施耐德成长的速度很快,重要的是,他从拍摄手法到制作理念,几乎和韦恩一脉相传,尤其是对于大尺度镜头的运用。
所有人都清楚,韦恩十分看重这个前广告片导演。果然,这家伙并没有苦熬太长时间,就有了第一次主持拍摄的机会,并且还不是从小成本电影开始,机会一出现就是制片成本八千万的大制作科幻片。
好莱坞从来都离不开人情关系与提携,公平这玩意儿也从来都是相对的。扎克-施耐德作为一个第一次独自掌镜的新手导演,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当《黑客帝国》举办新片发布会时,外界媒体包括制片方华纳兄弟在内,没人对他抱有太高的期待。
从华纳兄弟投资的四千万美元,是从还在电影投资基金拉钱就能发现,制片方之所以愿意投资,主要还是看在韦恩的面子上。
所以从电影筹备开始,扎克-施耐德就清楚得很,这部片子的主要投资者就是格林伯格工作室,也就意味着,对他最有信心的并坚定不移支持他的人,只有韦恩。
电影拍摄开始后,他一直憋着一口气,想向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狠狠地打脸所有看不起他,调侃他的媒体。
所以在澳大利亚拍摄时,尽管新剧组各种问题矛盾不断,他也从来没有大发过脾气,压抑着自身性格,一直努力维持着剧组的正常运转。
当《黑客帝国》所有工作完成,连续几次内部试映都备受好评时,他的内心虽然有激动,却并没有放下所有顾虑,在好莱坞这几年时间里,他看到了太多上映前好评如潮,上映后无人问津的票房惨案。
远的不提,《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专业评分和影迷评分一路走高的作品,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他,影片质量好坏跟院线市场表现是两回事。
随着《黑客帝国》正式开启大规模公映,韦恩不惜亲自下场引导舆论,华纳兄弟也被迫投入了相当多的宣传资源,扎克-施耐德的一切忐忑不安,也在看到首日票房数字统计时烟消云散。
当他带领剧组主创团队,坐在飞往纽约宣传的航班时,他最起码肯定了一件事,自己这部片子并不会给韦恩陪钱,基本上从院线市场收回投资并不难。
卸下压力后,他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这部片子的票房潜力,从纽约飞往波士顿时,机场开始有了零星媒体和影迷等待,当从波士顿飞往菲尼克斯时,剧组主创们已经被大股影迷和媒体淹没。
人人都在高呼炫酷的尼奥,对着性感迷人的崔妮蒂尖叫,随着《黑客帝国》的票房一路走高,剧组主要参与者的人气也在几天时间内引爆全北美。
与站在台前风光无限的演员不同,扎克-施耐德并没有收获太多影迷的欢呼,不管怎么说,大众并不关心电影导演是谁。
相反的是,在媒体和圈内工作人士中间,他的名字反而更加具有分量,这种情况在宣传活动结束,飞回洛杉矶的一瞬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他的经纪人接到了无数电话邀约,有人想和他聊聊,有公司直接发来了项目意向,甚至有六大巨头向他伸来了橄榄枝。
首部执导的电影,在正面参与的激烈竞争中,仅北美一地就收获票房1.7亿美金,全球票房3.2亿美金以上,这个开局成绩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的电影导演,怎么可能不让制片公司心动。
这两天时间,扎克-施耐德一直在做着心里斗争,别人不清楚他当然清楚,韦恩之所以愿意培养他,力挺他,并且亲自编剧、制片、投资电影为他保驾护航,就是想让他快点成长起来。
他从最早的学习韦恩的工作方式,拍摄风格,到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其根本的制作风格还是与韦恩比较接近,他也愿意按照这条路走下去,以后一起加入到dc漫改计划当中。
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他早就知道自己适合dc漫改系列。
然而回到洛杉矶的这几天时间,面对各种不计成本的诱惑,他的想法也有了一丝松动,经纪人给出的职业规划意见当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各种优缺点。
不是扎克-施耐德内心不坚定,实在是有些人给的太多了,超出他身价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