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时的龙纹,脸瘦尖,长胡须,蓬头散发,爪似蟹爪,显肚凹腰,恰似一条垂死的老龙。
所以说, 龙纹的艺术表现,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反映。
崇祯之后,就到了清代的龙纹。
此时的龙纹,做的就很好了,就算是清初的顺治时期,做的也很好。
比如一件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 就做的十分漂亮。
入清以后, 龙纹的形象,还离不开明末的遗风。
例如, 顺治云龙纹花瓶,其上的龙,为张牙舞爪,头细圆,上下颚长,上颚突起,如意状鼻,鼻翼两侧对称的长须向前起舞,头毛成蓬向上竖。
但龙的食趾和拇趾,不像明代龙爪紧紧相靠,而是距离较大,向鸡爪形状发展。
故人们称清代的龙爪,为“鸡爪”。
再之后,就出现了更加漂亮的龙纹器物,比如斗彩云龙纹盖罐。
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是封建社会“回光返照”的时期,龙纹以新的形象出现。
这时的龙首变化很大, 过去长长的“猪嘴”缩了, 显得下颚比上颚长。
康熙时,龙口形略带圆。
雍正时则显方形,张口的龙,舌随下颚伸出,舌尖上卷。
这时的龙不像明初的戟状,也不像明后期的匕首状。
上下颚的须,康熙时呈锯齿状,以后则分两边,或分成两束长密的羊须状。
上颚鼻翼的两侧,长出特别长而卷曲的须。
头部的角,长而显直且分叉,比过去显大,雍乾后期角的分叉则成山字形。
明代龙头毛,是成束的疏毛,呈向上或向后斜上冲势;
这时的头毛细密成蓬,而到了康熙时还有向后斜冲,后期则向后垂或向两侧分向。
为了绘成老龙形, 下颚都有细密鬃须。
龙的眼睛也是有所不同的,康熙时略长形, 雍乾后则显圆。
龙的爪,已不似明代鹰爪,五趾相靠成“风车”状。
其时的龙爪,拇趾与食趾相距较大,趾甲显得细小,没有元、明时的三角形那种锋利感。
所以,清代龙爪给人以有形无力之感。
不过,到了此时已经是清三代,制作的器物水平整体还是很高的。
像是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这样的精品瓷器,也已经可以成功烧制。
此时时所绘的衬托云纹,其朵云的尾云不大清楚,呈长长的块状,或在尾中长出几大块,一头三尾的,给人印象是两条尾成了两翼。
或把几个朵云画在一起,成一枝灵芝状。
当然,此时的艺术造型,比前朝差。
雍正以后各朝,仿明代龙纹也有,但仅在龙嘴绘成猪嘴,其他则是清代形态。
清末的龙纹,其精神大不如前朝的威武、健壮了,显得腰硬,老态龙钟,四肢无力。
以前的龙体盘曲程度大,有三波九折之美,而清末时盘曲少了,故有腰体硬直之感。
体上的鳞片也不像前朝的一片一片绘上去,而是绘成网状,再在其中加上小点。
有的更粗糙得只绘网纹,不加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