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码头文化发展起来的山城、性格鲜明,就听街上夜市的人声鼎沸,就能感受到这个城市人的热辣奔放。
街上有江风吹来,白天的暑气已经散去,四个人来懒懒散散出来酒店,到街上觅食。
按照姚远的要求,一定要吃地道的老火锅,所有的新派火锅连锁一概不进!
饮食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既然是文化,肯定就会妥协,所以也就造成了只要是离开了原产地的饮食,肯定会多多少少变了形。
有机会来到红油火锅的天下,就必须要吃到它最最原生的味道。
几个人沿着导航就步行进了一个居民区。
真正道地的美食,往往就藏在街角巷尾的不起眼处,能让当地的老住户趋之若鹜的才是属于本土的特色美食,经常出门的人对这个规律早就认识的非常清楚。
比如眼前的这家朝天门老火锅。
说起来山城红油火锅的历史很短,充其量也就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最早就是江边码头那些装卸工、拉纤工等等苦力的日常饮食,这些人体力消耗大,需要打量补充肉类脂肪之类的食物,但是又没钱,吃不起正经的肉类,干脆就买来头、蹄、下水之类的,煮成一锅,方便又美味。
渐渐地这种下水火锅的方式才流传开,再经过了专业厨师的改良,才形成了如今的红油火锅。
所以,到现在,这种红油火锅最常见的涮材还是什么毛肚、鸭肠、天梯、百叶、黄喉、腰片、郡肝之类的东西,无一不是动物内脏、下水,也就是边角料。
现在虽然还是那些个食材,但是情况已经有些不同,这些个边角料就因为山城人爱吃火锅,早就变得身价不菲。
就拿毛肚举例,牛身上有四个胃囊,毛肚是专指牛的网胃部分,一个牛身上只有一个。
但是在山城火锅里,毛肚可是火锅涮材中的天王,每天只是山城消耗掉的鲜毛肚就要超过三十吨,这个恐怖的数字背后的概念就是说,几乎大半
个国家的牛网胃都会被山城人抢购过来。
就连奥州、美洲、欧洲的那些下水,也都找到了好的销路,一股脑的往国内运。
由此也就冒出来了一种职业,叫做“毛肚客”,这些掮客从天南海北搜罗毛肚,再贩运到山城,就能卖出来一个好价格。
大约也就在十几二十年前,这些“毛肚客”就凭这一个小小的牛网胃,就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小小的毛肚居然就催生出了一个专门的行业还越做越大。
对于一家火锅店来说,能不能采购到新鲜的食材,就成了餐厅能不能经营好的第一要素。
显然,这家“朝天门老火锅”是有自己的采购渠道,端上来的这些食材都很新鲜,除了那几条躺在冰块上的,看上去不怎么精神的白色平鱼。
顾冬雨显然对这些个平鱼感觉不满意:“怎么这些鱼看上去就不太新鲜,那么小不说,肯定是冻品,而且还是冻了很久的样子。”
姚远在一旁就嘲笑:“媳妇你露怯了不是,那就不是平鱼,人家管这个叫做‘耗儿鱼’,是海鱼的一种,又叫做马面鱼、或者扒皮鱼,你想啊,这里是内陆地区,离海边那么远,能吃到的肯定得是冻品了。”
“现在海鲜那么多,各种鲜活水产都有,干嘛非得吃它呀?”
“老帽了不是?这条鱼是好多山城人小时候的回忆,记忆中的味道,有些人吃火锅还非得吃这个‘耗儿鱼’不可呢!要说这后面还真有点故事,你们知不知道三线建设这回事?”姚远给几个人解释着。
鲁胖子回答:“当然知道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环境不好,咱们也在时刻准备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当时就举全国之力,把那些重要的生产工厂往大后方迁,也就是川、湘、黔附近的大山里,当时好多的技术人员、知识分子、还有刚刚毕业的学生都背井离乡,义无反顾地支援国家三线建设,但是后来到了上世纪末的时候,这些厂子大部分产品跟不上形式,就都被渐渐淘汰了。”
“没错!就是那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各种人才被派到这边建设三线,但是当地的物产根部就跟不上,国家也困难,那种环境下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咱们还是举全国之力帮着内陆地区的三线建设者们解决吃饭问题。别小看‘耗儿鱼’,当时海里能够大量捕捞,别看这个鱼在海边不值钱,甚至当时都是用来打碎了做饲料来用。可这是优质的蛋白质,运到内陆来就成了抢手货。当然经过长途的运输,能吃到的这种‘耗儿鱼’肯定都是冰冻的了。”姚远长篇大论的解释着。
“这不就跟咱们小时候吃带鱼、黄花鱼的意思一样嘛?”鲁胖子接过话茬。
姚远点点头:“对喽,就是这个意思,别管这个‘耗儿鱼’味道到底怎么样,它早就成了一代人小时候的味道记忆,如果你让他们吃上冰鲜的‘耗儿鱼’,弄不好人家得说你这个鱼味道不正宗呢!”
......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