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这种事情都很慎重,没有人会在弄清楚这些事情之前把真金白银交给你。
更何况只要用心去打听,这些事情根本就瞒不住。
这时候大家才知道了背景情况。当年常青山加工的零部件出了问题,欠了江奕280万的赔偿款,最终江奕将这些赔偿款“债转股”转化为占股75%,给了常青山一个活路。
经过一段时间经营以后,常青山逐渐恢复了一些元气,按照原来的估值偿还了一部分、赎回了15%。
有人发现了其中的一丝不寻常:“你刚才说江老板让你在三年内按照原值赎回15%是什么意思?”
“就是按照以前出事那时候的估值呗。”常青山想也没多想,这些年他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也没往深处去考虑。
“哦。”很多人都听明白了。
这下子把常青山给整糊涂了,却没人告诉他。
“武坤,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大家伙儿这是什么反应?”
“等会儿你就知道了。”武坤也叹了口气,这个常青山还真是命好。
“你们还是不信?有谁要是不信的,我敢拍胸脯在这里保证:三年后我这个机械厂要是每年赚不到400万,你们今天的投资我原价买回来!”常青山给大家逼急了,又误会了大家的想法,这时候又抛出了一个保证,像极了当年江奕给自己的选择权。
“信,常老板家大业大的,谁不信?”
常青山就是机械厂职工里的奇迹,三年内涉足了东狮摩托、三轮车,自己的机械厂算是最小的产业了。
江奕指了指刚才问话的那个人,告诉江树国:“你去问一下这两个怪怪的口音,看看他们是哪里人。”
江树国一看那两人,原来都认识。
“那两个是苏南的,一个是姑苏的,一个是锡山的。也不是自己有钱,听说是什么有些私营老板想来浑水摸鱼,让他们两个在这里盯着。他们俩可活泼了,见到老板就请客吃饭。”
“苏南的?这边竟然有这么远的人过来?”一个区域性的股权市场,影响力竟然超出了齐鲁省?
“何止苏南的,越北也有人在看。我看那些人有歪心,总想瞄着占便宜。不过他们找的那个人也不是常来,隔三差五地来捡个漏。”江树国看起来有些不喜欢这些越北人,也没有多说。
不过今天获得的这些信息的确很重要。
如果能有一些外地的投资者过来,兰陵股权登记托管中心的影响力就很大了。
每个外地的投资者都是一个信息“次中心”,及时把兰陵的项目传达到他代表的区域。
如果这些项目获得了他们背后的投资者认可,这些信息次中心就成了一条条资金渠道,把全国各地的资金漫灌大湖城。
看来自己是小瞧了武坤这些“野路子”投资经纪人了。
就在江奕思考该怎么推动登记托管中心前进的时候,武坤已经进入最后的环节。
“各位,咱们的行情就是按照利润的十倍。不过按照去年的利润,大家伙儿可就占大便宜了。常经理可是承诺了三年翻番的。现在就看看谁能占得了这个便宜了。”
“还是老规矩,每个最少买半股?”
武坤笑了笑:“没错,硬杠杠不能破。最多200个股东,要不然你小心被人请喝茶了。”
一阵阵哄笑声,又把一件严肃的事业给拉低了档次。
江奕眼看着这些人一个个地把纸片递上去了。看着有些人从介绍材料上撕下一角就直接写上投资意向,江奕的脸上又抽动了一次。
看来我上辈子干的金融业也没那么高大上了。这帮子下里巴人随随便便都可以干了。
“我刚刚数了数,大家的认购是106股,现在放出来的是120股。看来江老板还要再持有一段时间了。”
“剩下的14股,我们认购了。”一个穿着比较中规中矩的中年人站起身来。
江奕好像认识他,是在兰陵的政府那里。一个公务人员有这么大资金实力?
“大家看到了啊,咱们政府的基金也看上了。已经下手的可就是赚到了。”武坤看到站起来那人,脸上都笑出一朵花来。
有了这个人担保,今天的一切都没什么问题了。
即使把这次的中介费降到了最低,自己也仍然有钱赚了。
政府投资基金出手,引起了一阵哗然。一个机械厂值得吗?
兰陵的政府投资基金以前投资过东狮摩托车厂,还有苏联产业园、产业园内的一些孵化企业,可是像机械厂这样的传统企业还是很少投资。
“我们早就说过,不看人、不看企业,只看有没有前途。我们要为政府负责,你们有好的项目,我们都可以看。”那人被大家的眼光给烧着了,也出来应付了几句。
江奕大概猜到了。这估计是老杨给自己抬轿子来了。
要是江奕想要转让股份都会预冷,恐怕从江奕到兰陵都不好看。
“今天这次股份转让,怕不会是要超过1000万了吧?”有人忽然叫了起来。
“这还不好算,120股就是1200万呗。”
忽然之间,整个房间里都安静下来了。
创纪录了!
听着大家的讨论,台上的武坤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当他接到常青山电话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点。他还将成为整个最大标的的操作人。
《淮海经济报》早就在那里等着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