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一百八十九章:诸藩国王培养计划(下)

第一百八十九章:诸藩国王培养计划(下)(2 / 2)

 推荐阅读: 魔道主宰 淫乱后宫(高H/简体) 凡道剑仙 疯了吧!你管这个叫赐福? 正阳门下四合院,我成了韩家老六 我将炮灰NPC养成传奇魔女 全球轮回从生化危机开始 仙道长青 已成剑神的我这次想当法师 科技:打破垄断全球的霸权
最新网址:hbcjlp.com

他沉默许久之后,对解缙说道:“就算将来海外诸藩国会脱离朝廷的掌控,得需要多少年的发展?三百年还是四百年?东周列国发展了多少年才威胁到周王国的统治?”

解缙沉默不语。

“而朝廷如今的实力与当年的周王国相比,又强了多少倍?所以,你这个反对理由虽然有道理,但却不切实际,因为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朱高煦接着道:“更何况,改封出去建国的藩王都是太祖的子孙。即便将来有藩国做大,父皇陛下都不在意,诸卿又何必杞人忧天?”

直到此时,方孝孺、解缙、黄淮与在场众臣终于明白了朱高煦的意思。

皇帝老子都不怕,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还有什么好怕的?

若真有那一天,也都是几百年以后的事了,操那个闲心干啥?

而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规矩定好,让诸王就藩之后不要作恶,埋头安心发展。

“诸卿谁还有异议?”

朱高煦环视殿内三十多人问道。

众臣皆沉默。

方孝孺欲言又止。

朱高煦见状,目光落在方孝孺脸上,缓声道:“先生有什么话都可以说。”

方孝孺终于忍不住开口道:“敢问殿下,陛下是打算在将来众建诸侯?”

他问的很含蓄,但意思却很清楚,共有两点。

第一,朱棣是不是要继承明太祖朱元璋改封诸王于海外建国的国策,将来把汉王朱高炽、赵王朱高燧,乃至懿文太子朱标的两个儿子吴郡王朱允熞、会稽王朱允熙(永乐二年始封)也分封到海外去?

第二,朱高煦将来是不是也会继承这个国策,继续分封诸子亲王于海外建国?

“先生,孤的话,刚才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众建诸侯,此乃太祖高皇帝的意思。父皇陛下与孤乃太祖子孙,自当继承太祖之志,在海外广建诸侯,这是太祖定下来的祖制,谁敢悖逆?”

朱高煦当然理解方孝孺的意思,因为方孝孺所问的问题,也代表了现场大多数直臣的意见。

故而他才会如此肯定的给与答复,并以“祖制”来给“广建诸侯”加上一道神圣的光环。

“太祖皇帝圣明!陛下圣明!殿下英明!”

方孝孺率先起身,激动的作揖行礼道。

解缙、黄淮等人纷纷起身,像方孝孺那样,作揖行礼道:“太祖皇帝圣明!陛下圣明!殿下英明!”

于是,由朱棣决定传授皇室子弟为君之道而引发的一场小型风波,到此结束。

就在朱高煦于文华殿与方孝孺等人辩论之时。

武英殿之中。

永乐皇帝朱棣正和楚王朱桢,分别坐在一张案几的左右两边,一边喝着茶,一边谈论着事情。

朱棣道:“六弟,自古以来,君王施政总得需要人手去落实,而受限于地理道路的不便,注定了为君者必须依赖他人来治理国家。”

朱桢道:“四哥的意思是说,国君总得借他人之手,来施展国策,治理国家?”

“正是此理,而这个‘他人’的选择,说来说去,无非三个,一为皇室宗王,二为勋爵公侯,三为士大夫。”

朱棣缓声道:“历朝历代的皇帝,早就尝试过各种方法,发现依靠士大夫治国,虽有诸多问题,但对稳固君权来说,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可一个国家在建立之初,必须要依靠自己人才能维持国势的稳定。这也是当年父皇分封诸王的根本原因。”

朱桢点头道:“是这个道理。”

“不过,到了洪武二十年之后,父皇发现诸王一旦分封出去,各系藩王的子孙后代并不在一起长大。各藩子弟虽然姓朱,可相互之间却没有一点感情,完全就像两家人。这样一来,藩王迟早会生出异心。”

朱棣接着道:“因此,自洪武二十一年开始,父皇陆续将各藩年幼的孩子接到京师来,让孩子们一起在大本堂读书。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熟悉,知道是一家人。所以,从明天起,你的八个孩子,都要到新修大本堂进学。”

截止到目前,楚王朱桢已有九子。

其长子朱孟熜,洪武十四年四月生,洪武三十年封为巴陵王,同年三月薨,享年十七。

次子朱孟炯,生于洪武十五年三月,永乐元年封为永安王。

第三子朱孟烷,乃是楚王朱桢的嫡长子,生于洪武十五年五月,永乐元年封为楚王世子。

第四子朱孟焯,生于洪武十六年七月,永乐元年封寿昌郡王。

第五子朱孟炜,生于洪武十九年三月,永乐元年封崇阳郡王。

第六子朱孟爚,生于洪武二十年正月,永乐元年封通山郡王。

第七子朱孟灿,生于洪武二十一年九月,永乐元年封通城郡王。

第八子朱孟炤,生于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第九子朱孟爟,生于洪武二十七年二月,因为这两个孩子年幼,还未封郡王。

“四哥,我的第八子与第九子皆年幼,怕是没法进学吧?”

朱桢面露尴尬之色道:“尤其是老九,有时候还会尿床。”

朱棣笑道:“无碍,新修大本堂分为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三部,让你家的老八、老九去小学堂进学即可。”

“至于十岁以上的孩子,去中学堂进学,十六岁以上的,则去大学堂进学。”

他说到这里,特地加重语气道:“太子希望兼任大本堂的教授,我已经同意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