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亲自击杀杨干贞,郑隆亶特意穿上了爷爷留下来的战甲,就在他轰轰烈烈地出宫时,杨干贞早就得到了消息。他不慌不忙地暗中埋伏着兵马,只等郑隆亶的几十人一到,这里就成为他们的死地。郑隆亶的行动遭到了很多百姓们的围观,他们看到平时很难见到面的云南王,竟然骑着高头大马,杀气腾腾地走在城内的主干道上,不少好奇的小老百姓们在不停地猜测着,说这是哪一个倒霉鬼要遭殃了。他们紧跟其后,很快,他们就来到了郑隆亶的目的地,丞相杨府。
百姓们随即热烈的讨论起来,纷纷讨论杨干贞的善政。原来杨干贞虽然架空了云南王,可是为了争取民心,做出了不少有利于百姓们的政策,因此,杨干贞在百姓中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当百姓们知道郑隆亶是要来迫害杨干贞时,无不为杨干贞感到惋惜。而杨干贞则装作毫不知情的模样,亲自出门前来迎接郑隆亶的王驾。接着便是跪地行礼,一套礼节下来,无论是何人都不会认为杨干贞是会弑君的乱臣贼子。
郑隆亶一见杨干贞,怒气顿时升了起来,大声喝道:“大胆杨干贞,为何谋反?”
杨干贞听了,假装一愣,随即淡定的说道:“大王,我杨干贞为官二十余年,一向忠于王室,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以王室为重,今日大王何出此言?老臣实在不明白。”说罢,杨干贞摆出一副受冤枉的模样,朝着郑隆亶行了一个拱手礼。一旁的百姓们听了,纷纷为杨干贞叫屈,像杨大人这样的好官,岂能是乱臣贼子?
郑隆亶似乎想到了杨干贞不会承认,于是命令手下将那名家奴押了上来,对那家奴说道:“来,你将你在杨府内听到的、看到的再说一遍。”
那家奴看到郑隆亶恶狠狠的样子,有些害怕,他从来没有在众人面前说过话,因此看到自己的几句话引来了这样一场大乱,吓得说不出话来。在郑隆亶的再三询问下,那家奴只好说道:“小人看到丞相大人集结兵马,无意中听到丞相与诸位亲信将军谋划,说要攻打王宫。谁知被丞相大人发现,他立马就要杀了小人泄恨,在几位将军的建议下,丞相大人为了不让事情暴露,将小人狠狠重责了一顿,并关押在柴房里,准备事情成功之后,再将小人处决。幸运的是,小人命不该绝,趁着晚上看守不严的机会,逃了出来,这才能够向大王告发丞相的谋反事迹。请大王明察。”
听完家奴的叙述,郑隆亶得意洋洋地问道:“怎么样?杨丞相,此刻你还有什么话说?”百姓们听了纷纷摇头,对家奴的话表示不信,也有少数人开始动摇起来。
杨干贞看了那家奴半日,这才看向郑隆亶说道:“老臣不知道此人是从何处来,在这里妖言惑众,离间老臣与大王的关系,老臣自从被先王赏识,一直忠心耿耿,绝对没有一丝叛逆之心,此家奴竟然敢挑拨你我君臣关系,当立即处死。”说罢,杨干贞就要拔剑杀了那家奴。
郑隆亶哪里肯让人证被杀,于是说道:“怎么?急着消灭证据?”
杨干贞急忙说道:老臣不知道这奴才是哪里来的,也不知道大王为何要认定老臣谋反。”
郑隆亶大怒道:“这家奴是你府内的,你竟敢说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