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满心的疑惑和不满,书月转身向管事问道。那位管事见状,连忙弯腰恭敬地回答道:“回大人的话,这都是府上的木匠所制。小人一定会转达您的意见,让他加以改进的。”
听到这话,书月微微点头,表示满意,并嘱咐道:“告诉他要用心去做,争取做得更好些,做出来只要确定有用,我重重有赏。”
管事满脸笑容地点头应承下来,然后转过头去把这个消息传达给了郑家旗下的几位木匠师傅。
正所谓“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书月既然承诺会给予丰厚的赏赐,那么这些木匠自然都想争取到这份奖励,因此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来展示自己真正的本领。
每个人都开始埋头钻研起来,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头脑灵活之人,他们选择主动去向经验丰富的种田老手请教,询问他们在实际使用中的感受以及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优化改善。
而那些种地的农民们心里也很清楚,如果这些直辕犁能够得到良好的改进,那么对他们自身而言同样有益处,于是便毫不保留、事无巨细地向木匠们讲述自己平日里的使用感受,讲解得格外细致入微。
在此期间,有位木匠曾经拿着绘制好的图纸交给书月审阅。书月仔细看过之后发现,实际上这张图所呈现出的设计方案已经与曲辕犁相当接近了。看来啊,我们真的不能轻视古人们的创造力呢!
“究竟好不好,做出来一用便知!”书月心知肚明,但却无法直言相告,只得如此委婉地提点一二。管事心领神会,当即将那款犁交由木匠制作,并送往庄子供人试用。事实证明,这款犁的确比以往的直辕犁更为实用,但仍有许多可优化之处。
木匠虚心聆听众人意见,并逐一记录下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这位木匠竟成功打造出了曲辕犁。
书月得知此事后,询问那名木匠希望得到何种奖赏。木匠毫不迟疑地表示,只想离开边关并求取一些银两。
书月爽快地赐予他二百两白银,并非出于小气而不愿多给,实则深知若赏赐过多,反而可能给木匠招来杀身之祸。
二百两数目恰到好处,既不会引起觊觎者的兴趣,又不会令那些心生嫉妒之人冒险抢夺。
此外,木匠曾提及欲携家眷远离边关,书月为此特意为他们备好了路引。次日,木匠便携全家老小踏出燧城。临行前,他特地来到府上向书月叩头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