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次北戍司军的大胜赵祯并没有什么惊讶,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若是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还赢不了,那北戍司军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但对于阻卜部盟来说却是晴天霹雳的震惊,这近十万的骑兵可谓是草原上的精锐,席卷一方也不成问题,但现在却在数量不足的北戍司军面前败下阵来这对于他们来说有些接受不了。
他们是大部族所组建的部盟,实力强大,精锐众多,但反而不是小部族所组建成的从未听说过的北戍司对手,这才是让他们难以接受的地方。
近十万的骑兵损失了五六万人,这样的损失即便是部盟也接受不了,还好,人数均分下去每个部族也没有多少。
这就是组成部盟的好处,损失由所有人承担,最大程度上的抵抗风险,虽然每个部族损失的不太大,但也是万余人的精锐,这些人占据人口的基数却不小,每个人都有家庭,每个家庭都会为这次战争付出代价。
眼下就是这样的,随着战败消息的传来,随着那三万多人的士兵逃回,整个阻卜部盟陷入恐慌之中,之前他们是从未见识过大宋的力量和实力,现在大宋并没有出手,不过是武装了那些小部族所抽调的骑兵,立刻就能战胜阻卜部盟联军,这样的力量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会如何?
逐渐的,一些流言蜚语开始出现,逃回来的士兵也把所见所闻说出来,北戍司的士兵有多么彪悍,身上的铠甲刀枪不入,手中的马刀无坚不摧!
武器装备上的优劣自然不用说,没人会去和大宋比装备,谁都知道这些是事实,但越是如此,借口便越多,逃回来的士兵自然而然的把责任都推卸到了装备的原因上。
而在其他的地方对北戍司军大加诋毁,称北戍司军的骑兵在马术上根本不行,也没有精湛的技术,只不过是仗着刀剑之利和铠甲的坚固而已。
若是他们有这样的装备一定不会输给北戍司军,宋军铁骑的强大他们是知道的,因为宋军战胜了契丹骁勇的骑兵,对力量的崇拜是草原部族的特质,他们承认强者,但却见不得弱者崛起。
在他们印象当中,所谓的大宋北戍司不过是一群小部族,论实力不及大部族组成的阻卜联军,论作战经验也是不值一提,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小部族之所以是小部族,便是他们曾经被草原上的大部族所碾压鄙夷。
这样的小部族被灭掉多少他们都不记得了,可现在却是小部族组成的北戍司军反过来碾压他们,这一点从理智和精神上都不愿接受。
于是他们想当然的认为北戍司军之所以战胜了部盟联军,主要是因为大宋的武器装备,没人去追问这一战到底是什么情况,更没有人追问战斗时的实际情况。
战争虽然结束,但最为重要的步骤却被阻卜部盟所忘记,没人总结,也没人商讨对此,在他们看来输的只是外在因素,而不是内在,他们相信若是再次征伐,他们必胜!
因为他们得到了契丹人的帮助,别看现在的契丹人屈居栲栳烁一隅之地,但契丹人确实有钱,并且装备也不算差,这不刚刚和北戍司打完,契丹人就派出使者前来,联合阻卜部盟。
虽然知道这是契丹人利用自己和大宋抗衡,但阻卜部盟中的长老和族长却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