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外族在他们眼中也算是大宋百姓,这是赵祯早早就规定下的事情,必须对外族包括契丹人,党项人甚至是归附大宋的蕃人一视同仁。
所以契丹人当众宰杀耕牛的行为自然是违反朝廷法度的,监察御史哪里能够视而不见?
虽然前因后果他们知晓了,可律法就是律法,虽然法理不外乎人情,但终究是影响恶劣,不能宽恕。
事情闹得不小,连管理南门大街的三司官员都出现了,站在三司的角度上来看,这件事还有商量的余地,毕竟大宋也有保护个人财务的律法。
在一定范围内,这些牛算是人家契丹牧民自己的财物,运回去很可能就是彻底赔本破产,甚至会家破人亡。
在这种情况下宰杀耕牛,那就是活命的事情,既然如此那就不该治罪这些契丹人,三司的官员以维护市场秩序为主。
这下好了,契丹人宰杀耕牛,三司和监察御史之间出现了矛盾,热闹可不就大了?!
百姓聚集在一起围观,赵祯自然是要瞧热闹的,但四周的亲卫紧紧的护着,只能让三才进去打探消息。
三才三两下便如滑溜的泥鳅挤进了人群,而待他出来之后所禀告的消息却让赵祯有些头疼,下意识的就准备“跑路”。
事情并不复杂,契丹在没有得到官衙的公文前宰杀耕牛,那可是重罪,神都城中宰杀耕牛的情况被监察院的御史盯上,而买卖耕牛的人不光是契丹人,还是萧挞里的族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外戚。
外戚在大宋的地位可算是尴尬的要死,虽然身份上算是高贵了些,是贵妃娘娘的亲戚,但这在监察御史的面前还不如一般的百姓。
即便是得到赵祯青睐,而且还有文资在身的蔡伯俙见到监察御史都要夹着尾巴做人,何况是身为契丹皇妃的外戚族人?
三才瞧见赵祯的模样心中偷笑,他可是知道官家最怕这种麻烦的家事,在边上小声道:“官家您可不易出面,这事可大可小,不如让人传话给皇妃娘娘?”
赵祯摆了摆手:“不行,这样一来监察御史可就……让人转告皇后,让她拿个主意便是。”
三才敢准备派人前往皇宫通报此事,却被赵祯叫住,因为赵祯看到了三司副使之一的王安石出现在了这里。
王安石作为大宋经济改革的先锋人物,赵祯对他的才能还是颇为满意的,王安石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他有着一种天然的政治天真,理想主义过甚,认为这世间非黑即白。
但在经济上却有着不相符的灵活和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