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所说的科举考试一事,不知两位是何看法?”卫安用期许的眼神看着诸葛亮和郭嘉,“新朝初立,人才短缺啊。”
“陛下,这政策是个好政策,只是......”诸葛亮迟疑了一下道,“只是此举会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满,而目前的世家大族,仍然是人才的主要阵营,寒门士子毕竟还是少数,此事切不可操之过急。”
卫安静下心来思索了片刻,确实,诸葛亮的担忧不无道理。
就目前而言,天下士子出身世家,若是现在贸然得罪世家,着实是唐突了些。
毕竟,虽然现在新书的推出,降低了书本的价格,为寒门士子读书提供了便利,但毕竟新书推出时间较短,寒门士子能得到读书机会的并不多。
“若是马上开科取士,效果不佳不说,必然会遭到世家大族的反对。”诸葛亮轻摇羽扇,“不如定个期限,以五年为期,五年之后开科取士,这五年,便是给世家大族的缓冲时间。”
“好,就依孔明之策。”
“陛下,大司马求见。”小太监刘鹏小心翼翼的前来禀报。
“快传!”
卫安闻听是司马懿,自然是高兴非常,他关心的是司马懿的番薯和玉米。
司马懿见诸葛亮和郭嘉都在,快步上前跪拜道,“参见陛下!”
“仲达无需多礼,快平身吧。”卫安虚抬了一下手。“仲达快请坐下说话。”
司马懿与郭嘉和诸葛亮也分别见了礼,这才坐了下来。
“仲达此行收获如何?”卫安最关心的还是此行的收获,当即开门见山问道。
“回禀陛下,此行不负陛下厚望,带回了番薯和玉米若干。”司马懿说着,打开了随行带着的一个包袱,里面正是后世的红薯和玉米,“臣担心有所损坏,一路上未曾耽搁,星夜赶路,不过最累的还是子乔,子冠和子羽。”
“仲达此行辛苦了,还好不虚此行,这个马上开始繁育。”卫安小心翼翼拿了一个红薯起来道,“有了红薯和玉米,我大武百姓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诸葛亮和郭嘉面面相觑,对卫安和司马懿的言行颇不以为意。
不就是一种不知名的农作物吗,值得这么惊喜?
“孔明,奉孝,你二人都猜猜这两种农作物的产量。”卫安看出了二人的疑惑,便笑盈盈的道,“你二人肯定猜不到,这两种作物的产量有多惊人!”
大武时代的农作物主要是黍、稷、麦等农作物。
黍,俗称黄米,一种粮食作物,与稻类相似;稷,即谷子,古代对一种粮食作物的称谓,俗称糜子;麦,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区分。
此时的农作物大约亩产七八十斤的样子,产量高的勉强能达到百斤。
“难道,能达到亩产百斤?”郭嘉看着卫安手中的红薯和玉米,“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一次见这种作物,估计是产量不高,若是产量高,没有理由市面上见不到。”
“哈......”卫安闻听郭嘉的话,不禁笑了出来,“奉孝,这次你可大错特错了。”
“难道,这作物真能亩产上百斤?”诸葛亮也怀疑的道,“这作物若是真能亩产上百斤,倒是可以在我们大武大力推广一下。”
“岂止是上百斤啊。”卫安也不卖关子了,直接说道,“这个名为红薯,产量高达八千斤,少说也有五千斤;这个名为玉米,产量略少,也可以达到亩产一千五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