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一向是一个聪明人,只是之前不太关注朝堂上的事情罢了,如若不然前世的李园也不会在最后斗倒春申君,扶持自己的外甥成为楚王且自己成为楚国的一代权臣。
故而答应庞癝入朝为官之事后李园稍微一细想便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绕。
跟随了庞癝这么些年,庞癝是如何行事的李园也能猜出个几分,因而想明白了其中的弯绕之后不用庞癝提醒,李园便已知道该如何行事了。
且李园的外表太具有迷惑性了,魏王一瞧李园那看起来一副老实憨厚的模样便觉得此人乃忠厚之人,这使得本来就对儒家弟子有意见的魏王更加的厌恶他们了。
知道了庞癝心中的真实想法之后,李园便也不急着对儒家弟子下手,而是先在朝堂树立自己的形象:一个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御史。
李园常年混迹于大梁城的三教九流之中,自然听到过不少权贵之家的阴私,故而上任的第一个月李园便接连举报了十余名权贵。
这些权贵有罪无罪暂且另说,但李园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形象倒是初步立了起来。
整个大梁城的人都知道了朝中有一个叫李园的御史不畏权贵,视恶如仇。
“只是一个李园也不行啊!”
庞癝深知李园为人,让其冲锋陷阵可以,出些小主意也行,可李园确实没有什么才华,对国政根本就一窍不通,故而庞癝左思右想之下便想到了那个说话有些口吃的韩国公子。
于是庞癝便修书一封,洋洋洒洒千余字,字里行间充满了恭维敬佩之色。
其大概意思就是说自从上次见到韩非你之后就被你的才华所折服,虽然在其中一些方面上我确实和你的意见不同,但你大部分的意见我还是赞同的,现在我诚心的邀请韩非你来我魏国入朝为官,希望能得到你的答复,最后的落笔是庞癝亲笔。
身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才华自不必细说。
韩非之前,法家先贤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出重法、重势、重术之说,其中各有优劣。等到了韩非之时,韩非将法、势、术三者紧密结合,一举奠定了其在法家的崇高地位。
庞癝并不是不待见法家,而是不待见如秦国那般被独尊的法家。
来自后世的庞癝深知,无论是学术还是思想都是需要交流的,如果固守己见的话,那就是一潭死水:一如秦国被独尊法家,一如后世被独尊的儒家。
整个战国时代秦国的思想都是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活跃的气息。反观关东六国,各家学术、思想之间互相竞争互相交流,互相改善。
汉武帝后统治华夏大地两千余年的儒家思想更是不堪,甚至一步步倒退,最后儒家弟子大多成为腐儒。
这就是没有竞争、没有交流的后果。
人的思想、观念都是每时每刻都在改变,来自后世的庞癝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