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庞癝为何派刘季在侧方而把张耳留在身边呢?这就不得不说刘季、张耳两人的性格了。
张耳虽然见识有余,沙场经验也比刘季丰富,但作战却有些呆板,庞癝怕如果张耳独领一军的话,可能会坏了大事,故而让其在中军之中。
而刘季却和张耳的性格完全相反。刘季并未学过什么兵法、韬略,也没有多少的沙场经验,前世也不是以统兵能力著称于世。
但刘季却有着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够‘无耻’,够‘无赖’,遥想前世的刘季虽然每逢楚霸王项羽必败,然其却总能逃出生天,且总能气得项羽‘哇哇’大叫而拿刘季没有丝毫办法。
当然,刘季的没战必败是对于项羽来说的。对于其余的敌人,说实话还真没有几人是刘季的对手。要不然最后也不说他称王成帝了不是。
王翦此人统兵之能并不弱于项羽,甚至更胜于项羽。但庞癝却丝毫不担心王翦先拿刘季看到而不是自己这边。
这是因为魏国这六十万大军各自居于一处,看起来有分兵之嫌,然左中右三军却又互成掎角之势。一方有难,两方来援,这也是庞癝之所以如此做的目的。
要不然六十万大军聚集在一起,虽说看起来人多势众,但这六十万大军在这狭小的平原地带根本就无法完全施展开来,更遑论发挥出这六十万大军的全部战力了。
三日后,王翦也率领着秦军主力到达洛邑城下,在距离魏军大营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大军歇息一日之后,王翦见招猜招的也摆出了与魏军同样的三角阵型,分别在孟津、伊阙、洛水三地与东面的魏军遥遥相望,互为对峙。
如此过去了三、五日,诸将见王翦迟迟没有向魏军动兵,便急向王翦询问道:“将军,为何不对魏国动兵?”
王翦笑道:“不动兵自然有不动兵的用意,诸位且安心等待就是,少不了你们的功劳的。”
诸将见王翦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只能作罢!
不过私下里却有人议论说王翦是因为惧怕庞癝,这才不敢向魏军动兵的。
不了解的人便问:“这是何故?我没有听说大将军与庞癝有过什么接触啊?”
那人便解释道:“我听闻在二十年前的邯郸之战后庞癝出使大秦,见到了当时还是一员不受昭王重视的王翦。只是第一次见面,庞癝便评价大将军是不下于武安君的不世将才,大将军也因此开始被昭王重用,才有了如今的地位的。你想啊,二十多年前庞癝就能看出大将军的能力了,又怎是易与之辈?只怕大将军正是因为庞癝能够轻易看穿自己,这才有些担忧的。”
“况且”那人抿了抿嘴继续说道:“况且庞癝可是曾经灭了齐国的头号功臣,且还大败过大秦,一生之中没有一次败绩,又如何不厉害呢?”
“哦!原来如此!”询问之人这才‘明悟’过来。
如果庞癝知道这两人的对话的话,只怕会偷着乐,但庞癝并不知道这两个秦国小卒的对话。
此时的庞癝刚刚收到了蒯彻的书信,上面只是“相邦放心”四个大字。
看到这四个字,庞癝终于放下心来不再为下蔡城内的十万守军而担忧,开始全心全意的面对对面的秦军。
庞癝没有急于进攻秦国正是因为他在等待这封书信,而王翦没有急于进攻魏国则是他在等待楚国成功渡过淮河的消息。
一旦楚国渡过淮河北上,对面的魏军知道消息后必定惊慌失措,而那时就是自己的最佳进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