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宝和常艳结婚后,常艳没有上班正在为待产做准备。凌宝经常去老丈人的机床厂,对机床这块了解得也就更多了些。
常氏机床厂一共有十来台经济型数控机床,属于比较简单的那种,驱动器也是台厂的。后来凌宝拿了CT200去试,完全没问题。
机床这几年在国内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20%~30%的样子,大大小小的机床厂不断冒出来。
凌宝觉得公司单凭驱动器去进入机床领域很难。
比如常氏机床厂,只能加工一些形状简单的直线、斜线、圆弧及带螺纹类的零件,对驱动器要求不高,所以能用CT200。
但对于高级精密的多轴联动数控机床,那就难了。
一方面,以发那科、西门子等为首的老牌跨国公司牢牢把控着数控系统技术和市场。另一方面,机床种类太多,只有进入这个领域才能真正熟悉关键程序。
还有机器人本体,跟机床的关联度也很高,凌宝也想切入。
倪长乐跟着分析:“电气驱动控制这块市场发展这么快,如果我们现在不聚焦,分散资金去干别的,就会像猴子掰玉米一样,什么都做不好。”
“这也是我急着规范化的原因之一。如果早点IPO,就可以先摘行业的桃子,然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往上游、下游延伸都可以。”
凌宝暂时沉默,只在一边抽烟。
片刻后,终于开口:“乐哥,常艳是独女,她爸年纪也大了。如果你没有什么想法,我想自己过去闯闯。”
从产品上来说,凌宝其实早就觉得电气驱动行业有着致命的缺陷了。
只要上游IGBT和DSP等元件进口厂商一断货,国内的这些厂家就基本Over。这种被扼住咽喉的感觉,倪长乐也深有同感。
但倪长乐同时觉得,国内市场这么大,即使核心元件偶尔短缺,也不会产生致命影响。
公司的销售额越大,凌宝就越觉得压抑,他迫切希望倪长乐能同意他的观点,现在就开始转型。
倪长乐端起茶杯喝了口浓茶,微微皱眉:“常氏机床厂只是加工金属零件,并不做OEM成套业务,你这么过去,岂不是等于从头开始?”
凌宝点点头:“我和常艳她爸仔细谈过,他们都支持我的想法。做OEM成套并不难,数控系统和电气驱动,我都可以搞定。”
“而且后面还会建一个规模大些的加工中心,接些电子和家电大厂的订单。她爸有着这个人脉资源。”
倪长乐一直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真没想到凌宝的思路竟如此窄。
“那这边的工作怎么办?”倪长乐问。
“股份我退出来。不担任任何职务,要这个股份也没意思。”凌宝一根直肠子到底,“现在也不像打工那会,无论做什么都不影响生活,我想换个方式努力。”
这次轮到倪长乐沉默了。
按现在两人的思维方式,后面的矛盾还会更多。凌宝只是单纯的喜欢钻研技术,但对运营以及人性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无论碰到什么问题,凌宝一贯的作风就是选择退避和防守,不太喜欢激进。
比如IPO,他其实是反对的。因为那样一来,公司的很多运作就要公开化。
PS:新书急需推荐票,有就狠狠砸过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