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核电站,需要小型核电站作为基础能源。
因为启动核子反应堆,它首先就得有足够的电力启动。
这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
但是在设计者面前,则是先有预先设计,还是先有条件与可能的问题。
这里没有基础条件,我们已经创造了基本条件,钢材已经出来了,复合钢材也在深加工。
那么此前的一种不可能,事实已经变成了一种可能。
电站的建造图纸已经出来,具体的需要哪些结构部件,终端机已经给出了细致的数据清单。
此前就在按照这个可能在构建一切的生产单位,此刻在机甲战士制造出来5000台以后,已经变换生产的形式,机械重工已经时开始生产大型的金属结构件了。
特殊水泥厂和耐高温材料生产化工,已经在为核电站出厂各种构建原料。
“我们十天后开始构建核电站的地下冷水池部分,此刻在做底层深坑的挖掘。”
在一大批学建筑工程的学员面前,我这样的给出图纸的位子。
地下部分还需要十几条出水和进水的管道,它们星罗棋布,各自独立和不牵扯。
实施后期的施工还得需要这些新兵作为劳力。
管道的架设,是基本的工程施工主体范围,没有管线,建筑工程就是一个死体,没有实际功能彰显。
建筑工程预埋的管线,就像是人体的血管和筋络。
管线里面有网络光纤,电力输送网络,传感器导线,能量输送管道等等......
用能量机甲战士来铺设管网,也是目前迫不得已的事实,事实上还有5000战斗机甲做原料的重物的搬运工。
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从生产到材料的搬运施工,这都是眼下,全部需要手工完成的过程。
核电站,等同于人类的心脏,管网等同于血脉。
此刻每个学员都在学着一个核电站的构造,都在参与局部的施工建设。
这里的每一个冷却水池,送料管道,每一个发电机组,每一个储备电柜,这里都流着孩子们的汗水。
获得一种电能,在他们如今的认知里,得来是这样的艰难。
但是整个过程会是这样的神奇。
此前他们只是抱怨玩游戏时经常停电,最终体现的是普通的电力一点都不稳定。
核电站的高效能也是一个小城市不可能得以修建的事实,所以中小型城市,经常出现电力短缺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此刻修建一个小型核电站,同时的,一边在还同期的构建一个大型核电站的地下工程,这就不是简单的一个工程量了。
但是孩子们都没有怨言,有了电力,这里的供暖就可以缔造更多的温室植物园种植场,也就能生产更多的粮食和蔬菜。
也就能制造更大型的机械设备来进行大型矿脉的开采和提炼。
飞船会把巨量的重金属,大量的运走,最终会减轻星球的金属含量,改变星球的恶劣风暴环境。
这里会是一颗资源很丰富的殖民地星球。
因为这里即将诞生核电站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