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市东南面郊区有一片废弃的荒地,市区居民常常将各种垃圾集中倾倒在这里,导致周围大片农田和鱼塘污染严重,虽然环保部门采取了宣传和打击两手措施,但一直屡禁不止。埃里克亲自察看过这里的环境污染情况,为此,经环保部门提议,总统府牵头,专门召开了内阁坐谈会议,商量有效对策。
根据埃里克和施特雷泽曼的建议,由民间集资,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将这一大片荒坪废地建成柏林市东南部新生活区,首期道路规划出台后,按照谁出钱谁命名的做法,充分放开融资渠道。
不久,第一条干净、整齐、漂亮的新马路就诞生了,根据政策,由个人或集体出资修建的完整道路竣工后可以由出资人命名的原则,这条街被赋予了奥古斯特大街的名号,随之而来的另一条新马路也被命名为海因里希大街。
这条自西向东,全长约十公里的海因里希大街的北面就是莱茵公司的办公大楼,而他们门前的这条大街就是由莱茵公司独资兴修的。
虽然政府曾经有言——谁投资谁获利,但这条大街多多少少都含有一丝政治色彩,美其名曰响应埃里克总统造福于民的号召,实则是在仰国家总统之鼻息,只是明眼人不说破而已。
莱茵公司在德国的总部就设在这里,而加工车间则在埃里克工业园内,两地之间的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也不是太远,因为有了航空和铁路的便利,公司考虑与上层机构“接地气”的问题,最终决定在这里选址。
因为联邦国家非常注重交通运输,各州府之间都有通达方便的高等级公路、铁路和航空专线,公司高管与工厂之间除电话联系外,全程仅仅只需3个小时,已经算是非常方便的了。
这个占地面积近一万平方米、拥有花园、假山、喷泉和全方位休闲娱乐设施的研究中心有两栋古罗马风格的四层建筑,白墙黑瓦与周围的绿色林木交相辉映,让人美不胜收,尤其是那缓缓流动的清溪,更加突显其设计者眼光独到、匠心别具。两栋楼房遥遥相对,中间利用防雨走廊和小桥相连。走在这条长长的廊桥上,可以尽兴欣赏眼前的美景,也可以腑看小溪流水中的金色鲤鱼。
在这里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有一百多人,男女老少各安其所,虽然大家在一起工作,但除了业务上的交流,彼此之间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个人交往。为了便于上下班,很多薪资较高的职员大都会选择贷款在柏林市效买套经济实用房,或夫妻同住,或安顿家小。研究中心有两栋房子,真正的写字楼只有靠东边的一栋,西边的那栋便是刚刚入职或是工薪偏低的职员们住宿的单身宿舍。
柏林此时的房产已经不是一般人可以购置得起的,高薪阶层在远离市中心的效区买下一套终日不见阳光的公寓式住房也得花费几年的积蓄,一般职员便只能在公司的安排下解决住宿问题。
东边写字楼四楼北端有一套装修规格很高的房间,这是海因里希·勒哈尔德的办公室,外人都觉得莱茵公司的东家是奥古斯特·霍希,却并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却是海因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