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恩,怎么大苏还没有将试卷送过来呀?”
赵顼问道。
冯怀恩心下好笑,从殿试结束之后,赵顼便有些坐立不安了,时不时便要问起他这个事情。
不过倒也不奇怪,毕竟对于赵顼来说,他虽然登基时间也有三四年了,但这还只是他登基以来的第一次主持殿试呢。
嗯,按照所谓天子门生的说法,这批人可算得上是他的第一批门生呢。
冯怀恩心下这么想道,但面子上却是一点也不敢表露出来,赶紧道:“官家,估计苏大人那边还没有编排好呢,要不老奴过去催一催?”
赵顼赶紧摆手道:“算了算了,等等吧,七八百号试卷呢,只有两天的时间,的确是紧迫了些。
而且你过去也不合适,阅卷可是全封闭的,你要过去,被大臣知道了,到时候参你一本。”
冯怀恩赶紧点头,他也不敢过去,若真是让大臣知道了,参他一本,说他要作弊之类的,到时候虽然官家可以来为自己说情,但那些大臣可是要连官家一起批的,反正无论如何,总是不好的。
好在苏轼没有让赵顼等太久,到得中午的时候,苏轼终于同密封官、阅卷官一起将密封试卷给送了过来,足足八百二十九份殿试试卷堆成高高的一堆,放在崇政殿的御案上。
赵顼暗搓搓摩拳擦掌,坐在御椅上,手执朱笔,亲自检阅试卷。
“官家,殿试的第一名,臣等商议,状元取的是叶祖洽,第二名么是上官均,至于原本的会元陈宓,则是取在了第三名……”
主考官吕惠卿欠身禀道。
赵顼听到此话,觉得并无不可,便要点头,没曾想苏轼站出来欠身道:“官家,臣有意见。”
赵顼点头示意苏轼继续说。
苏轼看了一下吕惠卿道:“官家,臣认为,原本的会元陈宓,可取为状元。”
“嗯?”赵顼有些诧异地看了一下苏轼。
吕惠卿是主考官,可以推荐考生名次,但苏轼是编排官,在这个上面的分量一样很重。
赵顼想了想道:“苏学士为何推荐陈宓?”
苏轼道:“因为臣觉得陈静安的文章是为第一,因而取为状元是最为合适的。”
赵顼想了想道:“苏学士可以读一读陈宓的文章么?”
苏轼点点头,取出试卷,朗声读了起来。
赵顼静静倾听,待苏轼抑扬顿挫的读完,忍不住夸赞道:“这个人很有见识,文章花团锦簇。最难得的是能够体会朕变法图强的用心。
这个陈宓的见识,朕以为在是叶祖洽之上,若是往常,朕一定会取他为状元。
但这一次既然主考官已经定了名次,朕也不好随意更改,不过探花也是不错的。”
“陛下!”皇帝话音方落,苏轼已是高声反对:“臣以为不可,叶祖洽诋毁祖宗,怎么可以做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