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茂密的丛林,踏过一片危机四伏的沼泽,然后一行几人又手拉手地穿过几座雪山,大概花了三四个小时的时间,他们来到了目的地所在的最高的这座雪山。
“根据双方的联络,他们的坐标处于雪山半山腰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黄昏时分,我们能够攀上雪山,抵达他们所在的位置。”
雪山脚下,陈指导换上了厚重的保暖服,然后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套上带铁刺的登山鞋。
这里的环境气候就是这么复杂,在平地上,气候四季如春,体表的感觉还算舒服,但是攀上了高海拔的雪山,就如同进入了极寒地带,风雪凛冽,人体的感觉极为刺骨。而如果下到雪山脚下的深渊峡谷,又是另外一幅景象,那里的植被更加茂盛,一如亚热带的湿热雨林。
实际上在世界上还有很多类似这里的气候环境,比如著名的“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雪山,它就是位于非洲坦桑尼亚东非大裂谷以南的热带雨林雪山,乞力马扎罗高达海拔五六千米,山上终年被白雪覆盖,有极为稀少的猫科动物雪豹出没,俨然是一片寒带的光景。
但是到了乞力马扎罗的山下,又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里边终年是30多度的高温,长有茂盛的甘蔗、香蕉、可可,还有随处可见的剑麻,而山下的动物也与山上不同,雨林里经常出没的是长颈鹿、非洲象、斑马、犀牛等热带野生动物。
看到陈指导员开始穿保暖衣了,情知接下来是要攀上这座高高的雪山,李小东也找了块石块,坐下来,把背包从后面拿了下来。
穿上保暖服装,套上带铁刺的登山鞋,头上戴了围帽,面上戴了护目镜,然后在腰间系上安全绳,李小东双手各执一把可以破开冰雪勾住石块的登山镐,背着行囊,走在了队伍最后。
高大的雪山开始阶段并不难爬,李小东只需要跟着队伍向上行进,就可以并不缓慢的速度前行。
但是到了海拔两千多米的时候,爬山就变得不那么轻松了。
山体渐渐变得险峻,四处是嶙峋的尖锐怪石,脚下并没有适合步行的道路,周围还有呼啸而过的刺骨寒风,李小东只能像其他人一样,被一条安全绳索窜住,跟在他们的后面,用登山镐钉入岩石缝隙,然后用带铁刺的登山鞋咬住山壁,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
一行几人艰难地攀爬了一个多小时,最多爬高了几百米的距离,而上方的山体变得愈发陡峭,而受力的石壁也因为覆盖了冰雪的原因开始湿滑变得不再那么容易受力,李小东紧贴山壁、小心翼翼地攀到这一段山体的时候,终于有些明白,那些来自南韩基地的联合国科考队伍为什么会不小心损失了一批宝贵的登山器材。
原因无他,不是他们不小心,而是攀爬雪山的过程太过于艰险,他们的设备一定是在攀爬过程中掉落下了千丈山崖,他们只损失了一些设备,而不是摔死了人,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