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当年袁崇焕打压毛文龙所部之势,过年之前居然分毫粮饷未送。吴三桂对此只能一忍再忍,时至今日,已然是忍无可忍了。
其三,明国太子已要求吴三桂所部及其家眷皆撤往畿辅驻扎,吴三桂不忍父老乡亲背井离乡,言外之意似乎又害怕被太子暗算杀害。
“故土难移”无疑是个很好的借口,既可以消除被蛮明朝廷严惩的危险,又能够在归降时为自己争取相当有利的条件。
吴三桂害怕王在晋急于除去自己这枚眼中钉,担心上司在开春之后发兵宁远,围攻己部,这才写信愿意归降大清。
据信中言及,宁远城内尚有一万五千守军,若是可以配合大清王师,两军并肩作战,自然能够大败王在晋手中不下四万明军。
皇太鸡是不信吴三桂手里有如此之多的兵马的,要么是故意夸大其实,要么是将老弱病残都包括在内了。
当年父皇率部折戟与此,城内守军真有上万人,何惧四万山海关的敌军?
更何况山海关如此重要,王在晋岂敢倾巢而出,围攻宁远一城?
万一山海关被大清王师偷袭得手,岂不重演了关羽大意失荆州那一幕?
如此一来,皇太鸡认为吴三桂多半是在求援,而非真心归降。
若是宁远城无忧,那情况就两说了……
但只要吴三桂真像信中所言,答应让王师进驻宁远城内,便大事可成矣!
宁远实在是太重要了,只要能得到这座战略重镇,皇太鸡完全同意赏吴三桂一个王爷当!
孔有德当初带来一堆残兵败将,无非是仗着拥有铸炮技术,这便当上了大清国的恭顺王。
沈志祥的情况还不如三顺王,可也成了大清国的续顺公。
吴三桂能将宁远送给大清,连带周边大片的土地,更重要的是,还把锦州与山海关的陆路通道给切断了,这份功劳,赏个王爷,委实不算高啊!
“皇阿玛,儿臣愿率部进驻宁远!”
翌日的朝会上,等群臣都看过信上内容之后,豪格便毛遂自荐起来,兵败京城之后,豪格急于找机会将功赎罪,也省得被人在背后议论如何不堪重用。攫欝攫
“皇上,肃亲王肩负协同睿亲王之重任,臣觉得还是另择他人为妙!”
大学士刚林出言阻止了豪格的打算,虽说吴三桂还不到三十,可决计不是豪格这等莽夫,让大阿哥以身试险,只怕皇上都不会同意。
“安平贝勒素来负责攻略宁锦之务,加之掌管礼部,若是此番由其进驻宁远,也算是我大清以礼相待降将了!”
希福也明白刚林的意思,千万不能让豪格有个闪失,这种话皇上不便说,他们做臣子的便必须开口了。
豪格有多大本事,殿内的文臣武将心里都一清二楚,再说吴三桂是否真心归降还两说,还是派颇有城府的杜度过去较为稳妥一些。
“嗯!两位爱卿言之有理,那便请安平贝勒率本部人马走一趟吧,切忌此番当须以和为贵,以礼相待吴三桂及其部下,万不可激化矛盾!”巘戅追书看&122huishukan.c&111戅。“臣遵命!”
原本就杜度所部在大战之后,连死带病,剩下两千人,倒是不足以威胁吴三桂。
经过一番补充后,其所辖便上升到了近万人之多。
即使吴三桂两面三刀,杜度也不害怕了。
只要让大清天兵入城,吴三桂就没机会再反水了。
吴三桂若违背信上所言,拒绝大清王师入城,那么便是诈降无疑。
“皇上,臣弟以为若吴三桂真心归降,则有必要更改作战计划,当须以宁远为先,以锦州为重。臣弟率部先行配合安平贝勒所部出使宁远,若吴三桂归降,则皆大欢喜。反之,则可保安平贝勒所部顺利返回,以避免被吴三桂及王在晋两个蛮子暗算伏击!”
多尔衮从祖大寿的德行上,便能猜出其外甥的举止如何,这爷俩可是不能轻易让人相信。
“……嗯~!十四弟言之有理,倒是得多加防范!”
皇太鸡也觉得多尔衮此举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太过大意,让杜度所部近万人以身试险,毕竟王在晋与吴三桂两部人马加起来超过五万。
此二人若是以诈降为诱饵联手伏击,周遭只有杜度一部人马,蛮子再用上诸多新式火器,杜度所部只恐难以招架,进而遭到狗蛮子的重创。
若多尔衮所部掩护杜度想宁远城下推进,即使进不了城,亦不会损失太多兵力。
狗蛮子胆敢出战,便可将其主力歼灭在野外,而后将山海关与宁远一举攻克!
“朕命十四弟率部配合安平贝勒所部出使宁远,两红旗与豪格所部负担两翼安全。若吴三桂归降,且城内无恙,则大军原路返回,以锦州为诱饵,施围城打援之策。否则,便可伺机歼灭关外明军主力!”
&21434&21437&32&20037&35835&23567&35828&32&57&100&117&120&115&46&99&111&109&32&21434&21437&12290“吾皇英明!”
不管能否可以得到宁远城,大清王师都可以用锦州做诱饵。
一天两天可以忍,半年以上呢?
皇太鸡不信王在晋不派兵来给祖大寿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