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布莱克·徐迪,从小在范霍恩星长大的他立志要当一名科学家,而他也做到了。
与反物质能源理论结缘时,是在他参加工作三年后。
当他在繁杂的数据与反物质相遇的时候,尽管只有短暂的六分之一秒,他便迷上了这个整个世界都格格不入的小东西。
这种格格不入犹如他自己那孤僻的性格,和融不进整个世界的人生。
他现在不在乎了,因为他的人生有了奔波的理由,有了前行的目标。
在长期的研究中,他发现,在反物质能源理论路上有三座大山,他必须越过这些障碍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追求完美起来。
制造、定位、捕获。
这三个难题像是有趣的填字游戏一般始终牢牢吸引着他的注意力,甚至能让他在某些时候忘掉某些本能上的事,比如吃饭,睡觉,或者寻找伴侣。
制造是最简单的一个难题,整个项目立项之后的半年时间内,他就能通过自己研制的一台超快正电子源利用飞秒拍瓦级的激光,在真空的实验环境内制造极为微量的反氢原子了。
接下来他面临的问题是定位,如何在没有任何接触的情况下确定这颗真空中的反氢原子的位置,这一时之间成了让他夜不能寐的难题。
但好在他设计的超快正电子源在制造反氢原子的时候并不像大型对撞机那样会让整个粒子以接近光速飞射而出,他和他的团队最终找到了解决定位问题的方案,为了翻越下一座山峰打下了基础。
捕获是这三座大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峰。
反氢原子具有和普通氢原子一样的特性,在它们内部都有“磁矩”。
虽然它们都是电中性的,对电场没有反应,但它们确实像小条形磁铁。我们可以用它来保持悬浮。
但即便如此,这也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他和他的团队用了整整用了五年的时间才把13颗反氢原子束缚在一个房间大小的容器当中。
当实验成功之后,他拿着这十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来的研究资料兴冲冲地提交给范霍恩星当局时,他却在会议上被羞辱了一番。
在那一刻,他明白了,在这三座大山之后还有一座更高,更大,更无法逾越的山峰——能耗。
这座山峰难以逾越的程度就如同世间对他的偏见一般固执。
他并没有放弃,整理了范霍恩星当局的标记的那些能耗报告,他发现,制造一个反氢原子时,要消耗的能量会略大于它们湮灭时产生的能量的二分之一。
这就意味着湮灭产生的能量减去制造能量和与它共同湮灭的正物质之后,是一个负值。
接下来的三年内,他的研究方向从制造反物质变成了降低制造所需能耗,最终变成了在自然界中寻找天然的反物质。
再一次偶然的事故中,他在自己的超快正电子源里的金属鏑种发现了被鏑原子的弱磁力牢牢挤在半空中的一颗反氢原子。
他大为震惊,仔细搜查来源后,他发现,鏑块里的这个反氢原子除了有可能是在实验中逸散消失的那些反物质之外,还有一种可能,这颗反物质原子是在宇宙长期的运动中被金属鏑自然捕获的。
他再次兴冲冲地将这份报告呈交给范霍恩星当局,可换来的是实验关停的通知。
范霍恩当局的原话是,如果他不能在一个月内证明金属鏑中含有的反物质是自然捕获的反物质,那他们将关停这个劳民伤财又毫无回报的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