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始的时候有一出戏,灯罩儿无证经营,城管要来没收三轮车,他不仅不交车,还砸了执法车的尾灯,然后摆出一副要拼命的架势撞了那个队长一下,队长一怒之下打了灯罩一巴掌。这时候六爷来了,队长马上赔笑脸;
六爷以前到底是什么身份呢?电影没有给出答案。
单从情节的蛛丝马迹可以看出,六爷是个提着鸟笼游手好闲却又喜欢打抱不平的老混混。可能年轻的时候打过几次架,也有些功夫,应该算是他家那条胡同的地头蛇。
电影从头到尾,只有他的那些街坊邻居以及年轻时的兄弟管他叫六爷或者六哥,出了那条胡同,都没人认识他。城管在中国的负面形象确实很多,不过帝都的城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文明。
然而文明归文明,片中的城管队长却只能用懦弱来形容,被六爷打了几下脸,屁都不敢放一个,灰溜溜的走了。虽说有些偏远地区,也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凶悍的大爷大妈总是有事没事去派出所闹闹,警察们打也不好打,抓也不好抓,讲道理她又不听,只能赔笑脸。
小飞从一开始,是反面角色。非主流的发色加非主流的穿着打扮。到了后面,导演开始给他洗白,短短几天时间,发型也变了,穿着也变了。从叛逆傻逼中二少年一夜之间转型为朴素无害阳光小正太,请问这是tvb的宫斗戏吗?
六爷在里边做了个好事儿,给了一个小姑娘200元。小姑娘说他是山东山东ly平邑县的,然后一开口就是一句港台腔“叔~叔~”,这特么谁不醉。
话匣子轻轻松松地从酒吧里就打听到小飞的家庭背景以及小飞撞死人却没事的内幕,说明全世界都知道,而且肯定有这方面的证据而被司法部门逮住,只是被小飞家里给花大力气给摆平了。但是小飞依旧是高枕无忧,该飙车的飙车,该泡妞的泡妞。而一张账单,就让小飞家里彻底垮台。
掏粪男孩的出场,简直是硬伤中的硬伤。你说你为了票房,为了噱头,请他们三个来客串,我完全可以理解,毕竟电影本身就不可能脱离商业。但是你的手法能不能别那么低级啊?
而在上映后,最让人诟病的,则是整部电影表现出来的内核思想,也就是网友经常挂在嘴边的三观;
为什么《老炮儿》会招来如此多的骂声,不仅仅是因为六爷三观不正,也因为这部电影本身,没有流露出哪怕一丁点对于这种错误的反省,反而多加粉饰,甚至让人有了“这部电影在夸赞、炫耀”这种三观的错觉。
像是《水浒传》,虽然它描写了好汉们杀人放火、大口吃肉,但最终这些好汉们被招安,大部分死得凄惨无比,这不是为了悲剧而悲剧,而是反映出一种历史的必然性,也是对传统豪侠精神的一种反思。反过来,如果《水浒传》的剧情,是这些好汉被招安后顺顺利利地平了方腊,然后加官进爵、封妻荫子,那么这本书成不了名著。
作品本身虽然没有三观,但在表现方法上,却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态度和褒贬。
同样的,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是对传统侠义精神的一种反叛和讥讽,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个电影,我们也能咂摸出一种滋味:导演并不赞同松子的生活方式。
回到《老炮儿》上面。六爷就这么别扭地活着,然后愚蠢地去打架,“英勇地战死”,骗了保险给儿子开了酒吧,一帮兄弟为他热血沸腾,最后钱也有了,名也有了,兄弟和女人一辈子记着他,还为国家立下了功劳。
完美啊。
更别提最后那个超长的,让人尴尬不已的长镜头。
这种场景里,没看到反思,没看到批判,只看到了赤裸裸的赞扬,以及美好的期望。
甚至很多观众看完之后感慨:这才是男人,这才是有担当,这才是父亲,这才是兄弟……
如果这不是美化,那什么才是?
这还叫“没有向观众赞赏和灌输主角的价值观”,那怎么才算灌输?
老孟家很显然都被孟轻舟给带偏了,一个个看的无精打采,特别是最后一段湖上狂奔,热芭差点没笑出来,要不是丫丫捂住了她的嘴,丫头今儿算是得罪人了,因为在她前面就是徐凡和管湖;
散场后,也不知道冯大炮怎么想的,在门口拽住了孟轻舟;
“怎么样?孟老板,能入你的法眼吗?”
老孟竖起大拇指,语气中都带着惊艳:“没的说,冯导你要做演员,我看葛大爷都可以退休了!”
紫萱紧紧捏着思思的手腕,唯恐自己绷不住,轻舟这家伙又在胡说八道了,睡了两个多小时,他知道个鬼!
“您夸了,有你这句话,我这心里也踏实了!”
黄中磊还想邀请老孟喝几杯,被他哥哥给拦住了:“别费工夫了,人指定回家,没见赵小骨没来吗?”
黄老二犹豫片刻,脚步还是停了下来,孟轻舟不是他找惹得起的,而且还指着万重山院线多排片呢;
众人走到停车场,发现徐铮两口子在他们车位旁站着,紫萱开口问道:“不会还有节目吧,红姐,轻舟这段时间戒酒呢!”
“我可没打算请你家大官人,这不还早嘛,咱来几圈?”
牌臭瘾大的天仙欢呼一声,举手表示自己很有兴趣:“行行行,红姐,还有谁?”
“邢娜已经去了,算你一个,还有谁?”
老孟和光头徐走到一旁吞云吐雾,徐铮是魔都人,对电影里的京味,和所谓的社会人一点都不感冒:“老孟,我咋感觉这电影是拍给他们自己看的呢,完全是自娱自乐嘛!”
“又不用你操心,闲得慌是吧,港囧什么时候开机?”
徐铮的港囧几易其稿,上个月总算定下了,“月底吧,按你意思改了改,没那么矫情了!”
孟轻舟看第一版港囧剧本后,担心自己拿不准,又找了祖风和姜闻帮着审了审,都是同样的感觉,煽情太过,不伦不类;
几番劝说后,徐光头才同意修改;
电影毕竟面对的是普罗大众,艺术家或者是其它少数群体之间的煽情,大众有时候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太晦涩深层的情节以及所表达的内涵是很少被吸收的,最贴近大众、贴近生活,就可以引起共鸣;
最真实就愈感人愈煽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那些明知俗套的情节,依然会泪流满面、难以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