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成本就亿了?”
“听黄总说,他们在特效上的预算就接近4000万,后来还追加了2000万特效费用,孟总,你看了电影?觉得值吗?”
前世确实看过,感觉也不怎么样,华艺吹的天花乱坠,但在业内看来,又是一部赔本赚吆喝的电影;
“我估计他们是被徐老怪给忽悠了,投资应该也没有亿,看现在的票房,加上海外版权的费用,不会亏本,但也不可能大赚!”
挂断电话,孟轻舟此时反而全无睡意,雅静的书房里,仅仅打开了电脑旁的灯,《画皮2》、《搜索》和《柳烈的歌单》三部电影的后期都已经完成,上映的档期的,除了贺岁和春节,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钟丽妨倾向于把《搜索》放在贺岁档,初步决定十二月中旬上映,《画皮2》更具商业属性,定档在了春节档,
而我们唐制片的《柳烈》,因为是小成本的纯爱电影,又恰逢年末的票房大战,最好的安排就是不安排,档期另选;
《搜索》没能赶上今年的金马奖,即使有宁昊不遗余力的推荐,依然未能成行;
万重山是不是也应该拍一部真正的大片了?
靠在紫萱特地给他选的带按摩的真皮沙发上,孟轻舟仔细的回忆能够拿得出手的大片有哪些?
《鬼吹灯》和《盗墓笔记》尽管此时的影响已经不小,但还是在培养书粉的阶段,万重山早就买下了版权,如果要利益最大化,现在应该要做的,就是按小说进度拍摄电视剧,逐步扩散两本书的IP价值;
任何一个公司筛选和开发IP,故事都是不重要或者不那么重要的。特别是当一个IP交易达到税后千万的量级,像《盗墓笔记》这般,那么片方真正想购买的,是这一整套的文学结构网,故事只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呢?因为这套关系网附带了很重要的东西,影响力或者说天然的潜在消费者。较高的知名度和深厚的读者基础,才是大IP能够如此庞大的原因。
一个IP的知名度越高,读者基数越大,粉丝粘合度越高,顺带还有点儿情怀加成,目标受众都是30岁左右的中高消费力群体,那它的交易价格就越高。
对于传统影视公司来说,搞IP开发归根结底是为了减少赌博风险,将投资与回报、利益与亏损尽量体现在一个肉眼可见的数据板上,避免决策失误而酿成的巨大损失;
能把IP搞成风潮的,首先还是因为一些量级较大的IP作品实现变现,并且为出品方带来了超过一般预期的收益。《盗墓笔记》、《鬼吹灯》、《琅琊榜》、《甄嬛传》这些,一旦做出来当然是让同行眼红的。
而对于万重山这样属于影视行业巨头的公司来说,作品的市场震荡力和冲击力,以及它长线的发展空间,是要比一部或者两部影视剧本身更具价值的,它直接和品牌价值挂钩,是获取目前最稀缺资源“注意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