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节 红和淑街坊邻里 狐疑不决红求妃
“孙主认识吴秀红?”朱瞻垍走了。诸淑进来,关上客厅门,走近孙贵妃身边笑问。
“她当宫女,生孩去了,你知道她?”诸淑问吴秀红,准是有事,孙贵妃坐在椅上,想着朱瞻垍话,看眼诸淑未答而笑反问。
“她住房,是我家邻居,她早已经生,是位胖小子,她想见你,让奴婢来问,是否可行?”诸淑是新来爱说话侍女,替王振笑禀报。
“你让她进来。”孙贵妃笑地说。
“奴婢吴秀红,拜见贵妃,贵妃吉祥。”吴秀红进来施礼笑地说。
“平身,秀红瘦了,孩健壮?”孙贵妃笑地慰问。
“托贵妃福,孩很好。”吴秀红笑地说。
“你怎来的?”女人无异,吴秀红和陈三,偷情怀孕且生小子,孙贵妃想着自己婚后多年的心有点乱,不知说啥话好地笑问。
“红与淑,街坊邻里!”吴秀红笑地说。
“是么?”孙贵妃笑问。
“是的,坐诸家豆腐车,我到皇宫。”吴秀红看眼诸淑笑地说。
“是的。”诸淑说。
“啊。”成语解释街坊、邻里:指住处邻近人,亦作“街坊四邻”;出处元•李行道《 灰阑记》,孙贵妃明白地啊。
“奴婢家是豆腐世家,从永乐年间,给皇宫送豆腐,有了二十年,皇宫十个厨房,均吃诸家的豆腐。”诸淑看眼吴秀红,一脸自豪笑地说。
“京西豆腐诸,很有名气,是你家?”孙贵妃笑地问。
“是的。”诸淑说。
“陈三租房东,是诸家邻居,我在那住,爱买诸家豆腐吃。”吴秀红笑地说。
“奴婢念私塾,查过豆腐起源……”诸淑说着又看眼吴秀红,竟说起豆腐的起源,历来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是孔子时代即有豆腐,二种说是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前说支持者不多,后说则自宋以来长期地流传:淮南王刘安,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都邑设于寿春(即今安徽寿县城关),名扬古今的八公山正在寿春城边。刘安雅好道学,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他们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当地胆大农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于是取名“豆腐”。北山从此更名“八公山”,刘安也于无意中成为豆腐老祖宗。自刘安发明豆腐之后,八公山方圆数十里广大村镇,成名副其实“豆腐之乡”,豆腐从那流传至今。
“贵妃,诸淑妹一说,奴婢买豆腐时,有人说个故事,明太祖吃豆腐。”吴秀红笑说。
“家卖豆腐,奴婢没听说过,秀红姐快说?”诸淑笑地说。
“我也没听说。”孙贵妃笑说。
“奴婢是道听途说……”吴秀红笑着说起太祖吃豆腐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常年食不果腹、衣不济身,一年天闹大旱,赤地千里、饿殍横野,太祖为活命,被其父亲送庙当和尚,以混饭保命。寺庙和尚等级森严,幼小朱元璋除干活外,仍受饥挨饿,就到寺外化缘求生。大灾之年,何缘好化?一连三日、粒米未进。朱元璋饿得饥肠咕咕,举步艰难、目飞金花,恰遇富家喜庆。老厨婆见瘦骨伶仃、已饿奄奄一息的太祖,怜悯之心油然而生,见主人不在,忙将碗盘中残羹剩饭和青菜豆腐,倒进锅烧热给吃。朱元璋狼吞虎咽后,舌唇上残留美味余香,回味无穷问婆婆是啥菜。老厨婆笑答:“珍珠翡翠白玉汤(珍珠即米饭粒,翡翠即青菜叶,白玉即豆腐块)。朱元璋当皇帝后,常思念着那位老婆婆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请那位老婆婆到了京城,让婆婆再做此汤给他吃。朱元璋吃后觉得平淡无味,没以前鲜美爽口地问:“婆做的汤怎没从前,美妙好吃?”婆笑说:“饥者食味美。你如今当国君,食尽天下美味佳品,汤是普通百姓家常的食品,怎抵皇家御膳美味?”太祖恍然大悟,为不忘老婆婆对他的恩情,让御厨常给做“珍珠翡翠白玉汤”吃,此菜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