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节 景帝要众叛亲离 济世救人险丧命
“《兄弟》是谁写?”候齐又掏出张纸展示着问。
“哪的?”孙太后佯装地问。
“景帝垃圾桶,我背后检来!”候齐笑地说。
“啊!”孙太后不想说话地啊,
“景帝要,众叛亲离!”侯齐说。
“谁说。”孙太后惊问。
臣中暗传!” 侯齐说。
“成语解释: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不得人心,陷入完全孤立 。语出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阴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你去看景帝?”孙太后想着问.
“成语典故: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杀死自己哥哥卫桓公,自己做了国君。此件事引起国人强烈不满。州吁为转移国内矛盾,借口替先君报仇而前去攻打郑国。”侯齐没问孙太后就说起典故。
“你不用说,我知道此典故……果然没过多久,州吁就被石设计所杀害,后来人们用“众叛亲离”表示某人失去民心,非常孤立。孙太后打断侯齐话地说:“你说去见景帝过程。”
“好!指挥使看出室的我,有奏折,让我捎给陈循。陈在景帝室。我在外等,门虚掩着,景帝一时挺生气地甩东西到门上。门砰地一响,纸球掉滚到门缝,陈循出来,捡纸球放进垃圾桶,要回室。我就递奏折,给了陈循,陈进景帝室,我看门口没人,捡纸球装进兜。我看给景帝指路的《兄弟》,景帝发脾气,净扔了出来。”候齐说。
“谁给的?”孙太后写的目的,给景帝看地问。
“陈循?也许是别人?小的不知!《兄弟》写得好”候齐说。
“我有一份,谭娟拿来,我不知谁写”孙太后笑地说。
“顺丫说,两帮要‘冬眠’?”侯齐转话题笑问。
“景帝看《兄弟》,发了脾气,英宗是否能回?帮会出祸事,我不好帮忙,咱只好冬眠。”孙太后茫然地说。
“张太皇太后去世,你硬让英宗,下旨截殉,英宗许会听。”侯齐说。
你说啥晚了!”孙太后追悔莫及地说。
“是的。”侯齐说。
“英宗失误,哀家过错!”孙太后有种,难以名状的伤痛地说。
“事不全怪你,人一生说不准,会迈错那步路,英宗命大且年轻,会回来的!”侯齐笑地劝慰。
“英宗借你吉言!”孙太后听着舒服地笑说,清楚自己的笑是挤出来的。
“太后听说过,《孔子改错》?”侯齐想宽慰孙太后笑地问。
“孔子改错?”孙太后问。
“是的!”侯齐说。
“你说哀家听。”孙太后说。
侯齐想着说: 孔子带领子路、子贡、颜渊等学生,周游各地讲学传道。他们一天,来到朐阳山下,师生们,下了马车。子贡在前,孔子随后,子路、颜渊等学生,也都跟着登山。孔子一鼓作气攀到山顶,向东一看:天连水,水连天,一望无边,好大的海哟!这时,天空中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迎面扑来。子路大声叫道:“糟了糟了,到哪儿躲雨呀!”一位老渔民左手提着渔网,右手拿着渔叉,肩后背着渔篓,腰间系着葫芦
,迎着他们过来说:“不要慌,跟我来!”老渔民领孔子和学生,进了个山洞。洞面对大海,是渔民藏渔落脚点。孔子有点闷热,便到洞口,观看雨中海景。孔子看着诗兴大发,不由地吟诵: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渔民听两句诗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孔子问:“怎不对?”渔民说:“‘千层浪’,‘万点坑’,均不妥当。难道海水波浪滔滔只有千层,沙滩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数过?”孔子想听高见,急忙问:“老兄,看怎改?”渔民说:“最好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对不?”孔子听着心服口服,想赞叹几句,不料子路在一旁火了,冲渔民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渔民也火了,厉声道:“谁是圣人?”子路指孔子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是孔夫子、孔圣人!”孔子笑地阻止:“路,不可傲慢!”渔民拍着子路肩膀说:“小伙子,圣人有圣人见识,但也不见得事事都比别人高明!”孔子把学生招拢一起,严肃地说:“我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此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完,顺口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从这以后,山里人就把朐(qu)阳山改名叫孔望山。
“孔子曰:‘生而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何意?”孙太后明白话意,想考侯齐知识地问。
“‘生而知之’意: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的表现。最后一个“知”是“智”的通假字。”侯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