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社会的变革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两套标准,一套标准是对别人的,一套标准是对自己的。
对别人的标准自然是严格一些,对自己的那肯定要放松一些了。
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要是没有这种情况出现,那么才是会让人害怕的。
不管是谁,恐怕都不愿意难为自己。
这才是人性。
方中愈现在知道,在很大的情况下。
他做的这些事情,是在压抑着人性。
如果有一天,这种东西压制不住的话。
那么就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所以,他在想法设法的解决,这件事情。
而且人嘛,就是这样,别人有了功,他们记不住。
但别人只要有着错处,立马就会发现甚至是成为一个比较大的困难事件。
百姓们在记住的时候,会记住很多事情,但是,在忘记的时候,他们又都是健忘的。
因为,他们得活着。
他们得过好日子。
越是普通的百姓,越是会计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因为那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最大范围。
皇帝朱允炆如今变成这个样子,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大明的饼子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就算是,如今,以他放宽对宗室的要求,都难以获得更多有利的支持。
因为,钱花的太多了。
多到已经开始在整顿宗室用度了。
之前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自谋生路。
如今,有的人,做的不错。
有的人,还在坐吃山空。
皇帝是仁慈,但也不会养废物。
如今这种状态,很多人都清楚,再加上大明报的广泛宣传,已经让无数的人都知道这套理论。
所以呢,百姓家里,不干活就没有饭吃。
难道还指望朝廷养着他们。
当第一批移民在大明南洲站稳脚跟之后,后面送过去的基本上都是各家各户那种不干活只吃饭的人。
朝廷的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可是好事。
大家都急急忙忙的把手里不听话的人,送出国境。
这样的话,大明本土内的情况可就变得好多了。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说的就是现在这种状态。
完全放开的支持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做的话又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样的故事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有重大影响的。
如今大明的风气还是非常的不错,至少每个人都有目标,浑浑噩噩的人基本上都被送上了边境或者是流放的远方,让他们都有压力。
大明朝廷不会养闲人,地方的那些百姓们也不会养闲人,毕竟朝廷现在管理的如此严格,想要获得更多就必须要付出,不付出的话,谁也不会养着他们。
这是一个事实,谁也无法辩驳的事实。
也就是因为这样,大家才会更努力。
百姓们不会怨恨朝廷官员,他们只会责怪那个让他们走了弯路的人。
就好像如今这个样子,他们会努力的去做些让自己满意的活计。
方中愈,现在就是这个样子,快活的日子总是会过的很快。
他现在也很迷茫,自己帮助朝廷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后期自己又该去做些什么了。
就好像那些人说的那样,就因为他在京师,很久都没有出去过了,所以那些人都认为他已经把事情都做好了,猜测到他就要成亲了。
这些东西,他又不能去跟其他人解释。
毕竟,这样的话,也意味着,在很大的程度上,方中愈的行动,会影响很多人。
总之,这种感觉绝对是最怪的。
人就是这样,把事情真的揽在自己手里的时候,总是会有些奇怪的想法。
而且这种想法会渐渐的根深蒂固。
不管是谁,都改变不了。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人在忍不住加大自己的影响力。
在生活的各处,总是会像阴影一样,只要有阳光,那么这一切都会存在。
如影随形。
方中愈不喜欢这种感觉,他更希望自己在背后做事,出现的次数太多,总是不好的。
但是他又害怕自己闲下来。
方中愈害怕自己真的一闲下来,那么就真的没事可做了。
这可不好,他可以不高调。
但是绝对不能脱离朝廷。
没有权力的方中愈,啥都不是。
就算是他提供了那么多的利益,也不能保证。
短时间内,别人或许不会起什么异心,但是,长时间后,多少还是有影响的,要是其他人有想法,那么倒霉的一定是他。
所以,真的没必要。
所以他在冷静的思考,如果真的让他接下来出去做事,他还能做什么?
他要低调的出现在百姓的生活中,像是一个泥沼,把接近他的人,都弄到里面去,但是却不会害他们的性命。
不过会把他们就在身边,这样的话,对彼此都有好处。
也就是因为建文皇帝朱允炆不计较,否则的话,方中愈现在所做的这一切,就是炸弹。
随时都有可能炸死所有的人。
跟他有关的人。
建文皇帝朱允炆或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其他人可就不这么想了。
事情,或许就是这么的残忍。
自己的书房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的书籍,也是他的手下经过无数的努力,最后才弄过来的哪些资料。
还有一大部分是自己写的那些东西。
很多都是他根据前世的记忆,写出来的知识与计划。
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已经刊印出版了。
很多学堂和图书馆都在用。
毕竟那是方中愈的心血。
更重要的事情是,很多人心里也很清楚,只有这样做,才能得到方中愈身上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