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它是非常的矛盾。
“孔家那边真的无法挽回了?”
方孝孺还是想为他们争取一些,毕竟事情还真的没有到那个地步,他们也不是不死不休的。
虽然说文化之争一直都有这,可是大家心里都清楚,孔家至圣先师的地位不会被灭掉,衍圣公的爵位一直都是存在的。
这一点是所有读书人的精神支柱。
虽然如今这个精神支柱慢慢的在被取代,可是大家也只是壮大了如家升华的儒家,而不是和之前一样只保留那些糟粕。
“父亲,因循守旧已经不是现在的风格了。
您自己也是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理论的。
他们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了。
时代是在变化的,我必须要为更多的人指一条路,至少不能按照现在这样发展。
这个时间,朝阳所散发出来的光辉是照耀万民的,而不是照样一部分人。
既然大家都能享受这个待遇,那么他就不是一家之私产。
所以孩儿一定会推动这件事情的发展,不会放过那些人。”
方中愈有他自己的想法,父亲到这个时候选择支持,他也不觉得有什么意外。
可以说这件事情真的做了之后恐怕会万夫所指,就看自己怎么操作了。
对于方中愈来讲,他早就想做了,一直磨磨蹭蹭拖了这么多年,只是因为他腾不出手来。
现在既然已经能够去做这件事情,他自然还是要多做一些的,对于整个帝国来讲,也需要有这样的功绩去把更多的事情做好。
有些政治遗产是可以接收的,对于他们这些男人说,现在把这些事情做下去可能会受到阻拦,但可能也会得到支持,就看自己怎样操作。
方中愈相信这件事情能够很好的解决,因为他能够用更好的方式把这些事儿完全的压下去。
至圣先师没有任何错误,或者说现在大家如此的尊崇他也是理所应当的。
但对于孔家那是另外一种态度,因为孔家是孔家,圣人是圣人。
“你,真的想好了?”
方孝孺听他这样说,也就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
方中愈一定会动手的,甚至是也许很快就会有一场大的风暴来临。
他不想自己的儿子出什么事情,甚至可以说在整件事情上他也不想表态。
可现在就算他不做,别人也会把这件事情跟他联系起来的,毕竟父子之情完全是抛不开的。
“父亲,大明帝国走到如今这一步非常的不容易,方家能够到如今这种地步也是非常的不容易。
既然咱们大家都不容易,为什么要把拦路虎还留在那里呢?
帝国需要有更大的改变,甚至要让帝国长久的存留下去,有些想法是必须改变的。
而孔家就是挡在在这条大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有些事情还是不做,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人来做的。
既然如今孩儿已经有了这个想法,甚至是已经达到了这个地步,那么就做下去。
只要能够往前冲,就算是粉身碎骨又有什么关系。
孩儿坚信多年以后,大明的读书人会感谢孩儿,甚至是感谢父亲。”
总有一些事情需要去做,总有一些人就是靶子,他们需要用自己的事情来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
朝廷现在有这么样的发展,方中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还有更多的年轻人,有的年轻人学得更快,所以成长得更快。
他们相信方中愈在这件事情上没有骗过他们,自然在更多的事情上也会选择支持他。
皇帝有皇帝的打算,而这件事情最终到底会发展到什么地步,谁也不清楚。
可是方中愈知道,这件事情既然他选择做了,就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完美的做下去,给大家一个都能接受的理由,所以他一定要坚持下去。
“既然如此,为父也不阻止你。
可是有一件事情希望你能明白,有些根基是不能动的。
你可以调整这颗大树的方向,但是想要把它锯倒。
还要花费更大的精力。
甚至可以说,如果把它锯倒了,想要再培养这样一株大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恐怕比如今的你还要付出的更多,到那个时候,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方孝孺知道大势所趋,不能阻挡,可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愿意同意方中愈这样的做法。
也就是说方中愈依然在挑战更多人的耐性,而这些人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方中愈,甚至是对方中愈采取围追堵截。
“孩儿知道了,谢过父亲。”
方中愈感受到了压力,如果是在之前,他肯定会一如既往毫无顾忌的去做。
只是父亲这样说,也就意味着父亲已经考虑到了,完全否定,肯定是做不到的。
甚至可以说这张大树是他们如今统治的基础,完全聚到何时才能培养一株更大的树。
既然做不到那就不要那么激进,所以这些人根本就不能那样做,也就是说在这种状况下,朝廷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只是方中愈能够受到其他人的掣肘吗?
既然有些事情说不清楚,又没有办法说服其他人,那么就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做吧,至少在那个时候能够帮助自己成为更加伟大的人。
方中愈认为,自己不可能影响到所有的人,所以他现在要把这把火烧下去,接下来就看其他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