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里的盐,是西边秦凤路河州产的矿盐,不论盐度还是纯度都没有中原所用海盐高,托掌柜从牧场带来了不少海盐,刚好可供使用。
伙头兵们面案的功夫还是不错的,十几口大锅上架起蒸笼叠得一人那么高,蒸的全是细面儿的炊饼。
派去采购香料的民壮骑术也不错,一个时辰就喘着粗气赶回来了,大锅里的牛羊肉也煮得差不多,虽然还不算很烂,但将士们实在都饿坏了,不能再等下去。
煮肉的大锅里加了盐巴和配比好的各色香料,杨怀仁尝尝了味道,这才露出笑脸。
又煮了一刻的工夫,杨怀仁拿围裙擦了擦一头大汗,高兴地宣布开饭。
煮肉的香气其实早已经在清平关里弥漫,疲惫不堪的军士们闻了这个味道,从战斗之后的麻木和疲乏中挣脱了出来,抄起自己的大陶碗,三五成群地循着香气向厨房的方向汇聚了过来,很快便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们伸长了脖子望着冒着蒸汽和肉香的几十口大锅,使劲用鼻子贪婪地吸着香气,抬起手抹了抹嘴角漏出来的几滴口水。
杨怀仁指挥着伙头兵和民壮们,首先把最好的肉、汤和新出笼的炊饼,盛好了先送去给受伤的将士们,另外又盛了几个大木桶肉和汤,送去给依旧在城墙上值守的兄弟们。
聚集在厨房周围的将士们没有怨言,很自觉地给送饭的民壮们让出了道路。
没有人争抢,大家自觉地相互搀扶着,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来盛饭。
杨怀仁和杨世虎不顾自己的疲累,亲自抄起大木杓给将士们舀肉,比拳头还大的一块牛肉或羊肉舀到他们的大陶碗里,肉汤也尽量盛满,直到快要溢出来,杨怀仁也不舍得停手。
他一遍又一遍的对脸上带着纯真笑容的将士们说着,“肉管够,不够回来再舀。”
小兵们也满含感激的点头示意,对杨怀仁报以憨憨的笑脸。
看着他们的样子,想到两个时辰之前,他们还在城墙上浴血厮杀,杨怀仁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一刻的心情。
这些最基层的小兵,有的还不如他年纪大,脸上却带着无尽的沧桑,只不过是得到一顿还算不上多么丰盛的食物,他们便暂时的忘却了白天的苦难,忘记了刚才的饥肠辘辘和浑身的疲惫与伤痛,面带微笑表达着自己内心最诚挚的谢意。
他们是满足的,哪怕只有一顿算不得丰盛的,却已经迟了好久的晚饭。
回忆后世,杨怀仁小时候的语文课本里读到那一篇《最可爱的人》的时候,他幼小的心灵还完全不能理解,可现在,就在刚刚那一刻,他忽然就懂了。
难以自制地,杨怀仁的眼睛又不争气的湿润了,可他并不在乎,他为这一天的经历,为这些最可爱的汉子们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