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杨怀仁要开个厨子学校,就让他开去得了,只要他不在朝堂上瞎折腾争权夺利,他爱开什么学校开什么学校。
赵煦看了之后,却从这条明确的信息里,读出了杨怀仁暗中的意思。
前几天才跟他说了要革新军备的想法,没想到杨怀仁就来了这么一个主意。
赵煦似乎从这道奏折里,读到了点其他的意思。他想革新军事,改变大宋军备羸弱的现状,但是受限于他的能力和权力,赵煦也只是有个初步的想法,并没有任何要付之行动的详实计划和可行办法。
杨怀仁要开设一家厨子学校,还专门在一道感谢皇恩,回报开府的奏折里专门提到这一点,想来肯定不是他头脑发热的冲动而为。
那么开设这家厨子学校的目的,在赵煦心里就有点不言自明了。
再联系到杨怀仁讲述环州战事的那些话,里边极尽的推崇边军将领杨世虎的练兵和指挥军队作战的才能,赵煦似乎有点懂了,杨怀仁这是想从基层军队的训练方式的革新上着手。
这个着手点,看上去很小很小,可赵煦明白,如果一开始改革的着手点太大,难免要触及很多人的利益,如果那样的话,改革必然会受到极大的阻力。
反而从一个看上去很小的着手点开始,反而受到的阻力很小,如果像杨怀仁这样挂羊头卖狗肉似的,挂一个厨艺学院的牌子,甚至可能不会受到阻力。
要是换一个皇帝,或许对于杨怀仁这样的想法,会觉得是小打小闹,入不得法眼。但在赵煦心里,反而是正合了他的心意。
在一个特殊的位置,特殊的环境中看待不同的问题,自然会是不同的结果。
赵煦眼下还没有从高太后那里收回皇权,就算他有什么宏大的志愿和想法,下道圣旨下去,那些文武大臣们或许也不会当做真正的圣旨来执行。
往好了说,也是得经过他祖母高太后点头之后,他的旨意才能生效,否则,下边人只会阳奉阴违,做做样子给他看而已。
而杨怀仁这样的计划,恰好符合了赵煦的心理所需。
赵煦作为皇帝,在态度上去支持一个没有实权的,又喜欢不务正业的郡公去开设一家培养厨子人才的学院,自然没有人会反对。
赵煦甚至觉得,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在他和他祖母貌合神离的微妙关系中,有一个像杨怀仁这样的,在两边都受宠的臣子能给他办事,而且把事情办到他心里去,实在是让他感到十分欣慰。
所以赵煦非常支持杨怀仁开设庖厨学院的想法,心情大好之下,他立即唤来了内侍,在桌案上铺纸研磨,写下了四个大字——“庖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