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蜀国灭亡之前没有明显的征兆一样,魏国君臣上下也没有人认为魏国将亡。
包括武卫将军曹爽。
曹爽自少以宗室子弟身份出入宫廷,与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继位后,任命他为散骑待郎,后迁任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太和二年(228年),曹真死于关中之战,曹爽承袭其爵位,以后转任武卫将军,录尚书事,与太尉蒋济共都督洛阳内外军事。蒋济执掌南宫禁卫大权,曹爽执掌北宫禁军大权。
同时,曹爽任命其二弟曹羲为北军中领军,将禁军五营交由曹羲直接统领。另以曹训为北门都尉,统领禁军武卫营防范洛阳城北门。曹彦为散骑常侍。
至此,曹爽兄弟几乎掌握了京师禁军的三分之二,就连他的表弟夏侯玄也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选拔举用军队武官。
太和七年(233年),新年刚过,按照惯例,天子要去拜谒首阳陵。
首阳陵是魏文帝曹丕之墓,位于洛阳城东80里外,黄河南岸的首阳山上。
陪同天子曹叡一同前往的主要大臣有太尉蒋济、司空高柔,太傅王凌。武卫将军曹爽以及他的三个弟弟,即中领军曹羲、北门都尉曹训、散骑常侍曹彦。
司空高柔、太傅王凌、尚书令桓范都觉得不妥,就在出发前一起劝曹叡:“陛下将城中所有高级将领全部带出城去,倘若此刻有人趁机来偷袭洛阳怎么办?不若令曹爽将军统领其部禁军,留下镇守洛阳,以防万一。”
这话并非无的放矢,东羌胡虽然在河东被打败了,鲜卑人还在盘踞在并州及太原,仍对河东之地虎视眈眈。倘若其顺黄河而下,一日间就可以越过河东,杀至洛阳。
除此之外,能够到洛阳的还有此刻正在长安城下与司马懿僵持的近二十万蜀军。
虽然说无论鲜卑人还是蜀军,都不太可能越过重重关隘,直捣洛阳,行玉石俱焚之计,但凡事都怕万一啊。
万一真的有人顺渭水而下,顷刻占据洛阳,到时候陛下曹叡就无家可归了。
曹爽不屑的笑了笑,抢着回道:“天下以我大魏为最强,谁敢来犯我都城洛阳?”
“况且,这大冬天的,河道结冰,船只难以通行,就算有人想来偷袭,又如何能飞越这千山万里?”
曹爽之所以不将此事放在心上,是因为他相信司马懿的统兵能力,足以抵将诸葛亮挡在长安城下,以待时变。
蜀魏此次关中争夺战已经打了大半年,连魏国如此雄厚的家底,都有些吃不消了,何况贫穷的蜀国?
战争,可不是光有粮食就能够支撑的起的。况且,司马懿上个月奏折上断定,蜀国最多还能再坚持一个月,就将不得不从长安退兵,且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发动下一次攻势。届时,大魏可以腾出手来,先灭掉北面那几个吵闹的邻居,回头再来收拾诸葛亮。
甚至,司马懿还推测,诸葛亮不久将亡。诸葛亮撒手人寰之时,便是大魏反击之日。
现在,大魏需要做的事就是守和等。
守下去,天时就会变换;等下去,敌人便会不战自亡。
对于魏国来说,失去贫瘠的陇右和凉州虽然有些小亏,但却远远谈不上伤筋动骨。
大魏的经济核心和人口重镇都在中原,这也是曹爽自信的来源。
曹爽没有听进去劝诫,魏帝曹叡却是听进去了,他犹豫再三,最终决定让太尉蒋济领一万禁军镇守洛阳,带着曹爽及两万禁军前往首阳陵。
他觉得曹爽说的很对,大过年的,谁没事跑这么远来偷袭洛阳啊。
正月初六是个难得的大晴天,一大早,谒陵的队伍就出城向东进发,预计七日后归来。
与此同时,长安城西二十里,渭水南岸,蜀军别营。
天上大日煌煌,营中将士忙碌搬运分发一套套质地轻便坚固的盔甲。
马谡看了看自己还剩下23个小时的百分百气运,又看了看剩余2000多万的稳健点,默默盘算着此行的注意事项。
为了体现“兵贵神速”、“兵贵在精不在多”,他买下了“百分百气运/1天”,顺利刷到了4800多万稳健点。而后豪掷两千万,给两万士兵都配备了一套天蚕板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