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既想要亮度更高的照明工具,又不喜欢房间里有蚂蚁的排泄物存在,无论其是否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而亮度较高的荧光菌,却偏偏是长在雄蚁和蚁后的味道更大的粪便上。
但是荧光菌又是蚂蚁唯一的地下光源,火堆无法普及,电灯也不可能发明出来
好在主角从人类养殖菌类的做法中得到了灵感,培养出了干净的荧光菌,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菌类人们习惯称之为蘑菇,其与植物不同,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来获取养分,而蘑菇没有叶绿素,自己不会制造养料,只能利用它的菌丝伸到土壤或腐烂木头中去吸取现成的养分来维持生命。
所以蘑菇常常生长在温暖阴湿而富有有机质的地方。为了获取营养,蘑菇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处,在森林落叶地带最为丰富,以及林缘地区成片的杂木林和灌木丛、草原、篱笆、朽木等处,乃至粪堆上都会滋生蘑菇。
自然条件下,蘑菇虽然产量也不低,但是种类太多,而很多蘑菇是有毒的,有些毒蘑菇的外形和可食用的菌类极其相似,连很多老手都难以分辨。每年因食用鲜美的野蘑菇丧命的老饕不在少数。
而经过人们的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人工种植蘑菇的技术,集中种植一些安全的食用菌,有产量高、安全性好、便于管理和采集的优点。
以常见的香菇为例,据传最早种植香菇的是南宋龙泉县龙溪乡龙岩村人吴三公,而在人类香菇栽培史上,留下的可查证的文献资料,最早、最完善为公元1209年,即南宋嘉定二年何澹所编《龙泉县志》上的记载。
现代种植香菇,主要按以下方式操作:
首先设置菇场,最好是避北风、向阳地、资源好,水源近,有树荫,多石砾,偏酸性的缓坡地。清除场地的枯枝落叶、树皮、树根等,并平整土地、搭盖荫棚(高2m),在地面撒上石灰消毒。
第二步要选择合适的菇树,
,然后砍树、原木干燥和截枝。
第三步人工接种,一般在气温为5~20℃均可接种,以月平均气温10℃左右的最适宜。在处理完毕的菇树段木上打孔并接入菌种。接种后,立即封口,防止雨水和杂菌虫害侵入,减少**水分蒸发,保护菌丝生长。
第四步是上堆发菌,将接种后的段木及时放到菇场上堆放,然后加强管理,做好保湿保温、检查菌种成活率、翻堆、遮阴、防治病虫害和杂菌的工作。
第五步是起架。段木接种后,在温暖地区,一般冬末春约8-9个月,菌丝基本发育成熟;但在寒冷地区或者菇木过大,菌丝要经过两个夏天,才能发育到出菇的程度。这时应将菇木移到适于子实体形成的场所,把菇木起架,让其出菇。
起架要先打好木桩,离地65cm左右放上横木,两侧呈人字形,交错排列。菇木散放后,应注意补水。
最后就是采收,段木栽培香菇可以一次性接种,多年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