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李斯科一开始写作品的时候比较偏向于文学,如果直接改变这种作品的话,无疑这部作品天然会被打上文艺片的范畴,众所周知,在很多院线中文艺片都是不卖座的固有印象,一直有着很多叫好不叫座的例子存在。
如果李斯科的作品改变同时出现了票房收入并不是那么畅销的情况,可能对于李斯科接下来的版权运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人们会天然对自己的作品留有一个固有的印象,觉得李斯科的作品可能就是专门拿来冲奖的,如果想搏出什么比较出色的票房成绩,那几乎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再者来说,如果这部影片按照原本的体裁进行拍摄的话,肯定会受到那些国际上面的大的钻石商人的抗议和反击,毕竟这部作品几乎讲述的内容全部都是钻石商人,如何压迫那些非洲大陆上的穷苦人民也揭露出了钻石交易中的带着鲜血的财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任由这种题材,会对自己的产业造成一定的动荡和影响,所以几乎在拍摄之初的时候,整个剧组以及负责选材的人员就肩负了很大的压力。
但是所幸的是,这部作品有着英国演艺协会全体的议题,甚至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英国影视行业,整个市场对于好莱坞发动反攻的一面旗帜和号角,这些人并不在乎钻石商人到底用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部影片,只要这部作品能够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同时给他们带来丰富的回馈,哪怕拍摄的是女皇皇室家族中的丑闻,他们也有着毫不犹豫就发动攻击的勇气。
虽然现在英国在社会上的地位一直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但是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还是拥有着丰富的底蕴的,或许面对一个国家的挑衅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反击,但是对于这些普通的钻石商人们还是基本上不放在眼里的,任何一个商人,如果想要挑战一个国家的权威和能量的时候,等待他的都会是以惨败而收场。
有了政府的背书以及所有从业人员的支持,贝尔爵士根本不在乎这个体裁会引起的反响以及政治上面的博弈,而且像这些西方国家的人向来是怕事情闹得不够大,当一件事情到达全民关注的时候,给自己带来名望以及其他方面的提升,简直不是一部简单作品就能够达到的,甚至贝尔爵士内心还有一种殷切的期望,希望这本作品上映之后真的受到了这些钻石商人不择手段的攻击,这样他就能够以一个弱势群体的地位把自己塑造的更加悲惨和壮烈一些,让这部作品承担的责任变得更多一些。
但是李斯科确实是十分在意自己作品改编后的口碑和名声,所以在改编的过程中不断通过邮件交流的方式,跟贝尔爵士以及剧组的工作人员交流着自己的想法以及可能改变的方向,前世有一部作品红钻讲述的内容跟自己这部血钻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不过那部血钻因为受到了一些外在压力的影响,取得的票房成绩几乎可以说得上是以惨败而收场。
相比于原版的选择,李斯科的这部红钻在改编的过程中也注重了关于人性的思考以及社会形态的研究,但是也把一些精力放在了商业元素上面,保证这部影片有着文艺片的气质的同时,也希望同时收获一些票房不说在全球的票房获取了多少的收益,最起码不能够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