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旎/span最主要的是,地藏王菩萨有一次当着十殿阎王提起过周羽,言语之间不无赞誉。
同时还提到了白素贞,说他们夫妻二人功德无量,前程无量。
十殿阎王听到世尊地藏都如此推崇一个人,自然而然便开始关注周羽。
结果回去一翻生死薄,竟然找不到周羽的名字。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周羽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超脱了生死轮回,早晚也会逍遥太清之境。
天底下有几个人能够超脱生死?
天上的大能且不提,关键周羽现在只是人世间的一个书生,竟然已经超脱了生死?
也因此,令得十殿阎罗王对于周羽的身世感到好奇,但又不敢多问,怕涉及到不可说的天机。
但在私底下,都猜测周羽有可能是儒家某个先贤转世。
他们又怎么可能会猜到,周羽其实是一个穿越者?
神,也不是万能的。
一见两个鬼差对周羽如此恭敬,商三官、李玉、纪业不由得又惊又喜,神态也变得更加敬畏起来。
“先生,他们……”
鬼差乙不由瞟向李玉三人,试探地问了一句。
因为他不知道周羽此来到底何为。
“商姑娘,要不你和李玉自己与鬼差讲一讲你们的经历。”
“是,先生。”
商三官应了一声,随之便讲起了父亲与大哥的冤屈。
“小女子虽为女儿身,但也知百善孝为先,杀父之仇深如海,如不能替父申冤,便枉在人世走一遭。”
鬼差乙不由感慨道:“原来是这样,姑娘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令人钦佩。”
鬼差甲连声点头附和:“对对对!”
其实,要不是周羽在这里,恐怕他们根本就没有耐心听商三官解释,直接就动手拿人了。
接下来,李玉也将自己的遭遇讲了一番。
两个鬼差对视了一眼,不痛不痒劝慰了一番。
这时,周羽冲着两个鬼差道:“这事周某也多方打听过,那姓卢的作恶多端,百姓对之恨之入骨。
当然,具体的真相如何,周某在此也不便下定论。
不如这样,可否烦请二位带着商姑娘去找城隍大人断个公道?毕竟她也是为了尽孝道才滞留于人间。”
“没问题,我俩一会便带商姑娘去找城隍大人。”
一听此话,商三官惊喜不已,赶紧冲着两个鬼差道与周羽连声道谢。
仅过了一天,那两个鬼差又带着商三官找到了周羽。
不过这时候,周羽已经带着一众学生离开小镇,正在返程的途中。
一见面,商三官便眼圈红红,冲着周羽福了一礼道:“多谢先生仗义相助,那姓卢的已经受到了严惩……”
“对对对,那家伙生前作恶多端,已经被阎君下令押到地狱受刑。”
鬼差甲补了一句。
商三官又道:“家父与家兄也已经进入了轮回,小女子也蒙阎君开恩,不仅赦了滞留人间之罪,还将提前进入轮回,明日便可投胎转世。”
一听此话,周羽不胜欣慰,微笑道:“那便恭喜姑娘了,希望下一世也能投个好人家。”
“承先生吉言,也希望下一世有机会,能到先生的书院念书。”
听到这话,周羽心念一动,掐指算了算,随之神秘地笑了笑:“或许,有这个机会。”
其实,他已经算出来了,商三官下一世会投身为男儿,而且与他的确有一段师生之缘。
只不过,此事涉及天机,他不会明确告诉商三官,只是含糊其词回了一句。
“好了先生,我兄弟二人还要带着商姑娘回去复命,并安排她的转世事宜,就不耽搁先生了。”
“嗯,二位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职责所在。”
两个鬼差拱手施了一礼,随之带着商三官化为一缕清风消失在原地。
数日后,周羽一行顺利返回书院,休整了一日,又开始了日常教学。
时间慢慢流逝,一转眼,十多年过去。
白素贞又一次带着小青回青城山闭关。
这也是她的一个习惯,如果感觉闭关的时间稍长,便会回到青城山最初修炼的洞府去闭关。
毕竟青城山乃道家圣地,灵气也很充沛,比较适合修炼。
莫愁、婴宁、白敏儿的修炼也很顺利,就算偶尔遇到瓶颈也会很快解决。
修炼,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她们的修炼环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再加上与周羽时常交流,阴阳互补,修炼起来更是事半功倍。
当然,周羽也时常劝告三女,让她们不要一味的贪图修炼进度,修炼进度太快不一定是好事,重要的是要打牢基础。
这跟自然界的大树是一个道理。
一棵树能长多高,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根部。
如果根须太浅,就算这棵长得再茂盛,大风一吹可能就倒了。
白素贞与小青的红啊周羽倒不担心,毕竟她俩修炼的时日相对要长的多,根基相当稳固。
至于周羽自己……属于特例,不能以常理待之。
如今,他已经成为当朝的一个传奇人物,可以称得上是桃李满天下。
从文道书院走出去的学生,有的入朝为官,有好几个更是官居一品,乃天子所倚重的重臣。
有的则成为名动天下的文豪、诗人、书法家、画家……
有的去了国子监教书育人,成为一代名儒。
有的则归隐山野,潜心修炼。
周羽也凭借着自身的实力与名望,被推崇为当朝儒学泰山北斗,两任天子相继赐金匾,称其为一代鸿儒。
同时,还册封周羽为太师。
太师分为两种,一种是官职,太师、太傅、太保,称为三公,乃一品重臣。
一种是虚衔,字义上可以理解为太子的老师,算是一种荣誉称号,与爵位的意义差不多。
周羽无心做官,自然受封就是虚衔。当然,说是虚衔,也要履行一定的职责。
时不时的要入宫与天子议一议国家大事,也或是给一众皇子、公主上几天课。
这一天,书院又来了一批学生。
其中有两个学生,一个叫沐玉,一个叫秦三官。
二人年龄一样,都是十七岁,只差月份,在参加府试的时候相互认识,一见如故,成为好友。
考中秀才之后,二人相约着一起来到文道书院报名,并顺利通过了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