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1981
前段时间,公司提出了合办大学的意向,提议递到了教委会那,获得的反馈出乎意料的迅速。
一封回信,还有派来询问细节的教育改革司的副司长。对方的表态很正面,至少看起来没有反对的意思,而且问了很多方案细节。
没多久,京城的几所大学也闻风而动,联系到了公司这边。
很显然,各方对这个提议都相当的感兴趣,合办大学谁说了算的问题被搁置到了一边,大家的焦点都在能为本校带来什么好处。
钱,还是钱。
这几年各大高校都在自谋生路,还紧跟市场潮流,创办了一堆的校办企业,像很知名的就有京大方正、青华紫光等等,大家都是尽力的找钱,现在征途公司挑起这个合办大学,各家要出师资,不可能什么收获都没有吧?
“初步的设想是,参与其中的大学可以获得合办大学的实验设备的使用权,另外也少不了一些合作项目,各大学都能从中受益。”会议上,陆明做了发言,他是这个合办大学计划的负责人。
“资金问题,或者合作项目都好说,我们关心的重点还是合办大学的决策权,以及运作模式。这些他们有什么意见吗?”徐柠问道。
“目前是没什么特别明确的诉求,我们拿到决策权,但重大决策需要投票表决,这是之前我们的提议,对方初步的意见是同意的。”
“那就好,至少在最重要的问题上没有分歧。我看可以讨论细节了,比如教学招生方式,是看高考成绩,还是自己出题招生?又比如科研模式,是学习西方,还是坚持国内的科研模式?又或者创新模式?这些都是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陆明点点头,“这些都是在打算讨论的内容里的,我们接下来就要跟他们沟通。”
“好。这事一定要重视起来,可能现在对公司来说是只花钱没收益,但对公司的未来是大有作用的。”徐柠说道。
还是那句话,人才才是未来竞争力的根基。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内的科研界基本是海归撑起来的,没有留学背景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是,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万一以后留学去不成了呢?万一人家不让你学技术了,只让你学艺术,学金融呢?
很多事情,徐柠真的是提前几十年的在计划,而且没人比他更清楚这些计划的重要性。
“还有个事情,是资金问题。”陆明翻了一下手里的稿子,道:“财务部门核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计划中的规模,第一阶段的建筑跟实验室建设,需要十个亿。公司现在的财务状况依然紧张,恐怕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
“好,这钱我想办法。”徐柠说道。现在可不是几年前了,钱贬值的厉害,这个资金预算已经是很节省了,这还是考虑第一阶段的建设,以后还得增加投入。
而征途公司每年要负担几十亿的科研支出,现在也只是能勉强收支平衡而已,实在是抽不出更多钱了。
好在,徐柠个人的财务状况是很好的,且不说他账户里的钱,以及投资收益,只lemon公司每年的利润也有八九亿美元,钱是绰绰有余。
会议结束,大家各自散去,陆明却又找到了徐柠。
“徐总,我有个事跟你说一下。”
“哦,你说吧。”徐柠点点头。
“我想辞职,然后专心负责这个合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