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妹有同种想法的人是千里之外的陆清淮,他比小妹更惨一些。
小妹这两个月来常收到宋禾几人的信,但他只收到一次,就是宋禾几人在海市邮局时寄的那一次。
对于他和宋禾处对象被大娃与米宝发现这件事,陆清淮还挺高兴的,他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两人处了对象。
当他看完宋禾几人寄来的几封信,又兴致匆匆地给每个人写了回信后,就一直没收到回应了。
仿佛自己的三封信已经石沉大海。
从前,他和宋禾寄信交流的频率一般控制在一个月之内。如今快两个月没收到她的回信,陆清淮心中有点慌张。
宋禾,该不会是把他的回信给忘了吧?
其实还真是这样!
宋禾收到陆清淮回信的那几日,正好在给谢昭庆画设计图。
当时她顺手把信给夹到一本书里了,至今没翻开过那本书,也就忘了这件事儿。
直到昨天晚上,宋禾突然瞥见书中露出来的一角,心中咯噔一下,立马想起这件已经被她抛在脑后的事情。
紧接着匆匆写了回信,今天早上时急忙赶到邮局去,把这封信给寄了。
宋禾有些心虚,这封信的字里行间中也都是心虚。
也不知道陆清淮收到信后,会不会接受这个理由。
听着很扯,但她真就是顺手把一封信夹一边,两个月后才想起这件事的。
午后,大娃三人齐心协力,终于把这个被套给缝好了。
除了被套外,宋禾还给小妹做了四套新衣服。两套是夏天的,一套是春天与秋天的,还有一套可是大棉衣。
这大棉衣宋禾是按照后世的棉服画出来的,长度直接到了膝盖处,用的是军绿色的布料,瞧着就和军大衣很相似。
天冷时,这一件衣服披在身上,都能当成棉被使了。
还有两日小妹就得出发,在出发的前一天,她的所有行李都已经收拾好,全部放在房间里堆着。
因为离过家一次,这次再离家,小妹就没了上次的不安与慌张。
最关键的是,她似乎还有熟人在那个工学院中。
“真的,就是经常和你写信的那个孟老师?他也要去工学院上班了?”宋禾好奇问。
小妹点了点头:“孟老师说他的工作做完了,以后就在学校里上课就好。”
那宋禾就放心了,小妹有认识的人在总是好的。
第二天清晨,阳光还未出现在天空上。
在姐弟四人还熟睡之时,门口突然传来“叩叩叩”的敲门声。
宋禾迷迷糊糊地听到了声音,可就是醒不过来。
过了一会儿,又听到“吱呀”一声,然后大娃说了句:“来了!”
大娃匆匆跑去开门,打开门的那瞬间惊喜道:“姑姑姑父,你们怎么来了!快进来,这大早上的你们啥时候赶来的?”
宋宁玉拎着一个大竹篓进了院子,笑笑道:“这还早啊,我都担心小妹去火车站了呢!”
大娃赶紧给他们倒杯水:“姑,你们先把东西放下,坐着休息一会儿。”
他又跑去敲了敲宋禾的房门,听到里头有动静后,才又赶到客厅去。
大娃蹲下身,边点燃炉子边说道:“小妹还没起床呢,她是九点多的火车,可以晚些去。”
宋宁玉松口气:“那就好,我给她带了一些东西,等会得放到行李中带去。”
大娃笑嘻嘻的:“姑你又给小妹带了啥,她这次可是一个人去上学,好些东西她非说很重不乐意带。她娇气得很,天天抱怨,姐姐还真就让她把一部分用不着的东西先留着,等今天包好后去邮局帮她寄去学校!”
宋宁玉立刻就拍腿了:“这得多少钱啊?”
大娃唉声叹气:“两块多呢。”
“那真是的!”
宋宁玉立刻估算了一下自己带着这些东西值不值两块多,如果值的话,干脆也走邮局,给小妹寄到学校去。
大娃的本意是想对姑姑说小妹行李太多了,都到了要寄快递的地步了,让她别塞太多东西给她。
结果万万想不到,姑姑竟然也想到走邮局这一步!
大娃哀嚎:“果然,你们都最疼小妹!”
他捏酸吃醋道:“要是这次上学的人是我和米宝,你们指定得说爱带带,不带就放家里,别摆少爷姿态!”
宋宁玉忍不住笑出声,心中确实是这么想的,但话上死活不认。
她弯着嘴唇:“那哪能呢,都是一样的。小妹毕竟是个姑娘家,力气肯定没有你和米宝大,当然得多体谅体谅她。”
“就是就是!”
小妹趿拉着拖鞋就跑出来了,匆匆跑到厕所去,半道上还应了这么一句。
宋宁玉大声说:“我给你带了地瓜干,这是用红心地瓜做的,可好吃了!还有李干,就是咱们后山上种的李子,说是什么新品种,可甜了!小妹你要不要,要的话姑等会儿就到邮局给你寄去!”
“要要要!”
厕所中,小妹大声喊。
大娃酸溜溜的:“这怎么就不能自己提去了?”
宋宁玉拍了强子放在地上的那一大袋东西:“地瓜干可多了,还有两斤柿子干,家里做的各种咸菜、辣酱,都用罐子给装好喽……”
“停停停,姑你别说了,越说我越嫉妒小妹了。”
大娃做出一副幽怨凄楚的表情,让宋宁玉和强子哭笑不得,将离别的悲伤与不舍都冲淡了一些。
宋宁玉好笑的拍拍他,正要说话时,米宝穿好衣服出来了。
米宝去厨房,路过客厅时就说一句:“没事儿,等过几日回乡下,大娃你可以吃个够。”
宋宁玉就赶紧问:“你们要回乡下呢?”
厨房里的米宝边点着灶炉火,边隔空回答:“我们还没找到工作,总不能在家里待着啥都不干。如今咱们河西公社发展得好,在乡下也不比在县城差。”
宋宁玉细细想了会儿,长长叹息:“那倒也是!县城工人除了那些坐办公室的,都和我们乡下人一样,得从早忙到晚。”
一旁强子姑父怕两个小孩难受,也安慰说:“你们就放宽心,在乡下还更自由一些,没有领导管着,一年到头挣的钱也不比工人少。”
大娃这会儿正要起身去厨房帮忙,听到姑父的话后又停下步伐,诧异问:“咱们李家村去年分了多少钱?”
强子姑父嘿嘿笑两声,下意识压低声音:“单我一个人就分了四百二。”
大娃倒吸一口冷气:“四百二?!”
强子姑父点点头:“不过我公分多,分的自然也就多。像你姑,每天拿五六个公分,还分了两百出头。你们兄弟俩要是回去,一年下来,怎么说也能有个两三百块钱。”
这还是保守估计,毕竟大娃和米宝没怎么干过活,说不准就跟村里的小姑娘们拿一样的公分。
大娃心中算盘啪啪啪响,惊讶得眼睛都忘眨了。
这钱多吗?
当然多了!
如今县里许多临时工还拿着二十元左右的工资呢。等转正后,也就多个几块钱,能多十块已经顶天了,不过倒是会多了票证。
但在乡下,吃喝又不怎么要钱,住的地方更是宽敞。
一家好几口,要是没干个什么动土木的大事,一年恐怕都用不掉一百元。
那么剩下那些钱就是一年白赚了的,一般人家,怎么的也得剩了一千块。
一千块……
大娃呼吸骤然急促,激动道:“姑父姑父!我要回村,我要回村干农活!”
娘嘞,姐姐怎么没告诉他,如今的乡下已经从土旮沓地儿变成金旮沓地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