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朱允炆决定进一步对户部下手。
江南地区自大明朝建立以来,便收以重税,尤其是松江和苏州两府,可以说江南地区是大明朝主要的钱财来源之地,为此朱元璋还特意禁止苏州和松江两地人氏出任户部尚书,就是担心有人心念家乡,犯了律法。
朱允炆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帮助下,针对各地赋税不公的情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同时也把朱元璋禁止苏州松江两地人氏出任户部尚书的条令废除了。
这个政令颁布后。
一时间,江南地区的地主富绅也开始欢呼起来,直念叨应天出了个好皇帝,甚至恨不得给朱允炆摆长生位,这一来一去,他们不知道省了多少的钱财。
官员当中亦有富绅子弟,他们表现的更为直接,很快,好多感念皇恩的奏折便飘进了皇宫。
这一下朱允炆彻底得意了起来,觉得自己挺有当皇帝的天分,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歌功颂德。
想让天下康宁,看起来并不是太难。
……
等到了七月末时,他心心念念的方孝孺进京了,如此方孝孺,齐泰,黄子澄齐全了,朱允炆心满意足的感慨自己天下归心,有三位大贤相辅佐。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三位但凡少个一两个,他以后都不见会那么惨。
真的是单单三位班底,没想到就聚集了卧龙凤雏。
这一日,雨天。
大雨噼里啪啦的在皇宫里响着,朱允炆心血来潮的站在宫檐下,看着北方静静的听很长时间的雨声。
一直到他看向北方的眼睛发涩。
朱允炆才终于在心中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削藩,他觉得时机已到。
他忍了两个月了,他无法再忍受诸王带了的哪怕只是一丝丝的压迫感,他要把这些威胁全部清楚干净,一天都不愿意再等了。
朱允炆当即召见了方孝孺三人。
方孝孺三人没有耽搁,冒着雨匆忙来到皇宫,然后在太监的带领下,直入奉天殿。
朱允炆早就等的焦急了,见到三人,连忙让三人坐下商议。
等到三人坐下后,朱允炆想了想后,看向齐泰沉吟片刻,直言道:“上次你去劝燕王回北平时,也曾说过燕王势大,而今诸王皆佣兵在外,且多有不法,朕当如何?”
齐泰三人相互对视一眼后,立马几人都明白了朱允炆的心意,这也正和他们的想法,当即,齐泰站起身来,道:“陛下,自古以来便多有藩王作乱天下之事,我们需以史为鉴,不得不防,所以臣以为当削藩以安天下。”
“怎么削?”
齐泰眼中仿佛又闪现出朱棣的样貌,然后又想起朱棣手上纪律严明的军队,他简单的思考了一下,便沉声道:“回陛下,两种削法,一种削其势,去其军,然后置大将守诸王封地,即可赋闲诸王于王府,另一种便是削其人,迁其地,一劳永逸。”
房间里沉默了下来。
朱允炆不知道在想着什么,脸色几度闪出狠厉。
良久。
朱允炆开口道:“朕若意第二种法子,又该从何处削起?”
齐泰仿佛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直接吐出两个字。
“燕王!”
朱允炆皱眉:“若削燕王,可燕王极善用兵,北方士卒又极为悍勇,怎容易去削?”
“擒贼先擒王。”
齐泰沉声道,然后开始细细的和朱允炆说起先削燕王理由,以及如何调兵,如何布置,最后如何成功削掉燕王。
这番理由充沛,安排也有理有据,内外周祥,虽说有可能直接逼反燕王,闹出动静,但是若从未来的结果来看,不失一个办法。
朱允炆也有些意动。
然而,黄子澄这时却跳了出来,道:“陛下不可。”
朱允炆看了过去。
黄子澄道:“燕王势大,又是诸王之长,更兼是陛下亲叔,如何能把矛头直指燕王,若依齐尚書所说,大軍调动,万一起了兵戈,天下人该如何看待陛下。”
朱允炆顿时犹豫了,他很在乎天下人的看法。
“那黄先生以为如何?”
黄子澄道:“其他诸王在先帝时便多有不法,削之有名,占之大义,臣以为可以先从其他诸王入手,这样亦可消减燕王羽翼,以防燕王煽动群王作乱,而周王是燕王同胞弟,不若先从周王下手。”
朱允炆考虑了起来。
齐泰见状,立马和黄子澄分辨了起来,两人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的极为激烈,让朱允炆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其实认真分析起来,两人的办法都有道理。
可是朱允炆忘了朱元璋教他的,施恩军方,收揽军方之心,等到势成再削藩,不说轻而易举,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动荡,就比方朱标若在,他若削藩,全国大军心向朝廷的情况下,就算朱棣再能打,他又能抵多少大軍?
偏偏朱允炆没有一件事按照朱元璋所说的办,反而在齐泰,黄子澄的劝说下,屡次对朱元璋的施政方针进行否定和修改。
房间里,齐泰和黄子澄依旧在吵着,两人谁也说不服谁。
最后吵的朱允炆头疼,朱允炆一拍桌子道:“够了。”
齐泰,黄子澄顿时同时闭嘴。
朱允炆想了想后,坚定道:“朕初登大宝,不欲与燕王动刀兵,便从周王入手吧。”说完,语氣又略带森然道:“你们先谴人给朕搜罗周王不法罪证,然后再行捉拿,必要一次功成,此事就此说定,不必再议,还望各位同心协力,不可让朕失望。”
齐泰三人都俯身称是。
黄子澄脸上有些得意,齐泰看到后,心中一叹,这一次争论,算是让他看清了,谁才是朱允炆最为信任的人,他有些失落,心想着,看来以后不能与黄子澄多做争执了。
奉天殿外,大雨依旧下着。
朱允炆在朱元璋死了不到三月的时间,他曾对朱元璋承诺着‘以德怀之,以礼制之…’的话,被他抛到了脑后。
这个被许多人称赞仁义的建文皇帝,开始摩拳擦掌的对着叔叔们下手。
而且还是直接下狠手!
只是可怜了逝世的洪武皇帝,经历了丧父,丧妻,丧子的一生后,还要经历匆匆被下葬,被最疼爱的孙子否定政见,以及诸子被他所指认的新皇削爵,甚至被逼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