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国、日本诸智者所言观念之念佛;亦非深入经藏悟念心之念佛;唯为往生极乐,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思无疑决定往生而称念之外,别无深奥也。但,所谓三心四修者,皆决定含于以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之想念中。此外若存深奥,则外于二尊之怜愍,漏于本愿。欲信念佛之人,纵使能学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钝之身,如同无智之辈,勿现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以两手印为证。
《一枚起请文》短短二百字,却字字千钧。此文自古以来皆谓法然上人显示出世元意之文。所谓出世元意,即是法然上人应化于此世的根本精神和历史使命。
另外,法然上人在善导大师专修净土思想的影响下,还提出了著名的四句偈语:
欲速离生死,二种胜法中,
且搁圣道门,选入净土门。
欲入净土门,正杂二行中,
且抛诸杂行,选应归正行。
欲修于正行,正助二业中,
犹傍于助业,选应专正定。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
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宗弘愿寺<imgalt/>
四、一息尚存,决不更张
确定修行法门后,最可贵的就是坚持一门深入,决不轻易更张,净土宗祖师彻悟禅师在《语录》中说:我们修习净业,贵于深,愿望贵于切。因为信深愿切,一切的邪说都不能摇惑我们,一切的境缘都不能引转我们。如果正在修净业之时,倘若达摩大师忽然出现在我面前,说我有直指人心、见性的法门,你只要舍弃念佛,我就以禅传授给你。我们应当向祖师作礼,说我早些时候已经接受了释迦如来的念门,发愿去,终身也不改变。祖师您虽然有深妙的禅道,我则不敢违背自己的本誓。纵然是释迦如来,忽然现身,对我们说,我以前所说的念佛法门,只不过是一时的方便法门。今天更有殊胜的法门,超过念佛。你如果放弃念佛法门,我就为你说更好的方法。我们也只可向佛稽首说,我先前接受了世尊的净土法门,发愿说一息尚存,绝对不会更张的。如来您虽然有更好的方法,我则不敢违背本来的誓愿。即使是现身,我们尚不可改变自己所的,何况是魔王外道,虚妄的邪说,怎么能够让我们动摇和迷惑呢!能这样相信,信心可以说是很深的。纵使赤热的铁轮,旋转在头顶上,也不可以因为这种,退失掉往生的愿望。纵使轮王胜妙五欲出现在我们面前,也不可以因为这种快乐,退失掉往生的愿望。无论是多么大的,都不能改变自己的愿望,何况是小小的逆境,又岂能轻易改变我们的愿望呢!
从这段白话开释,可见彻祖规劝大众对净土是下定决心,一句念到底,绝不动摇和改变的。
《语录》又说:世间最值得珍惜的,是人的精神。最值得爱惜的,是光阴。起了一个清净的念头,就是佛界的缘起。起了一个染污的念头,就是九界的生因。每一个起心动念,都种下了十法界的种子,怎么可以不珍重呢!今天已经过去了,也随着减少,一寸光阴一寸金,哪里能够不爱惜时光呢!果真知道精神的重要,不可以轻易的浪费,那么每一念都要执持阿陀陀佛的名号。光阴不可以虚度,那么每一刻都要熏修净土的功课。倘若置阿弥陀佛名号不理而去修其它的三乘法,也是白白的浪费精神,虚度光阴,就如同拿如意宝珠去换一衣一食,得到的是人天有漏的,毫无意义。只有珍重精神,爱惜光阴,一心一意去念佛,才容易产生,获得成功。
<imgalt/>
五、我一生只卖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味药!
印光法师当年在苏州灵岩山寺,他主持的道场主张放舍一切,一天二十四小时只念一句佛号,按印光法师自己的话说:我一生只卖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味药!其论述专修净业,专持佛名号的文字比比皆是。如在《文钞正编复周智茂书》法师云: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馀,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馀功德乎?
印光法师多次强调在末法时期,唯依净土一法才能得度生死,否则会一无所得。如在《文钞三编卷二复吴桂秋书》中法师云:文钞文虽拙朴,义本净土各经论。《文钞》看过,再看净土经论。均可顺流而导,势如破竹矣。切不可加杂禅家意见。一经加杂,则禅也非禅,净也非净,二门俱破,两无所益。
另外,《文钞复马契西居士书三》中指出了念佛专一的好处在于其能收回妄想之心。如果不知回心念佛,只欲博览,不消时,可能会有很大弊病: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殊难得其实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乃真实息心之法乎?,反闻闻。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乃至万行。《》照见皆空。皆示人即境之妙法也。若一向专欲博览,非无利益。奈业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关于念佛与诵经之间的关系,印光法师认为读诵经典在于明理,是一种手段、方法,一种辅助功能。一旦明了经典的道理,就应该依教奉行。净土宗的依教奉行就是毕其一生专称弥陀名号。明理之后即可舍弃经典而一心念佛了。就尤如乘筏过河,人已过河,筏即当舍,而不至于做背筏继续行路的蠢事。特别是在乱世及危难时刻,更应该专心念佛求生极乐,而不是泛泛然览诸经典著述。如《文钞复智二居士书一》云:图书馆已有二部藏经,千余种各宗经典著述。虽图书贵多,而当此大劫,殆朝不保夕。如居积薪之上,下已然火。何可泛泛然览诸经典著述,而不专心致志于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及念观世音菩萨,以祈逢凶化吉乎。凡来馆阅者,无论何等资格,皆当以此奉劝。俾知此大火宅外,尚有最极安乐之清净世界。倘从此生正信心,专志西方,其功德比深入,彻悟自心,而未断内之惑者,大百千万亿倍。而一班人士尚不以为忧,而专志于不急之务,可不哀哉!
<imgalt/>
六、净土四句偈
法然上人是八百年前的日本高僧,年轻时即通读藏经五遍,博古通今,在当时日本教界有智慧第一之美称。年过不惑后,承传善导和尚宗风,创立了日本净土宗。数百年间,法脉大兴,成为日本佛教慰然第一宗。中日两国佛教界在纪念善导和尚往生一千三百年上,在两国净土宗的共同祖庭香积寺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佛协会长居士对两国净宗宗祖予以高度颂扬,其中有偈曰:寂而常照,星耀东方,法然继起,宗风丕扬法音宣流,普注。
法然上人完全依从善导法脉,对于未法时期欲了生脱死者之行门途径做了精辟的阐述。以上两句,其原文是:
圣道门之修,极智慧离生死;
净土门之修行者,还愚痴生极乐。
其圣道与净土两门的分判思想十分明确。即所有修行道的行人,解脱途径无非两条,一者向上以极智慧广修,断除,明心见性,脱离生死轮回,乃为圣道门;或者就是向下归于愚痴,完全依凭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老实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果证等觉,毕竟成佛,乃为净土门。
上人临往生前,应之请,在一页纸上写下的著名遗教《一枚起请文》中,其一生倡导的念佛一法,展露得更为淋漓尽致。上人写道:
非中国、日本诸智者所言观念之念佛;亦非深入经藏悟念心之念佛;唯为往生极乐,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思无疑决定往生而称念之外,别无深奥也。但,所谓三心四修者,皆决定含于以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之想念中。此外若存深奥,则外于二尊之怜愍,漏于本愿。欲信念佛之人,纵使能学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钝之身,如同无智之辈,勿现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以两手印为证。
《一枚起请文》短短二百字,却字字千钧。此文自古以来皆谓法然上人显示出世元意之文。所谓出世元意,即是法然上人应化于此世的根本精神和历史使命。
另外,法然上人在善导大师专修净土思想的影响下,还提出了著名的四句偈语:
欲速离生死,二种胜法中,
且搁圣道门,选入净土门。
欲入净土门,正杂二行中,
且抛诸杂行,选应归正行。
欲修于正行,正助二业中,
犹傍于助业,选应专正定。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
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宗弘愿寺<imgalt/>
四、一息尚存,决不更张
确定修行法门后,最可贵的就是坚持一门深入,决不轻易更张,净土宗祖师彻悟禅师在《语录》中说:我们修习净业,贵于深,愿望贵于切。因为信深愿切,一切的邪说都不能摇惑我们,一切的境缘都不能引转我们。如果正在修净业之时,倘若达摩大师忽然出现在我面前,说我有直指人心、见性的法门,你只要舍弃念佛,我就以禅传授给你。我们应当向祖师作礼,说我早些时候已经接受了释迦如来的念门,发愿去,终身也不改变。祖师您虽然有深妙的禅道,我则不敢违背自己的本誓。纵然是释迦如来,忽然现身,对我们说,我以前所说的念佛法门,只不过是一时的方便法门。今天更有殊胜的法门,超过念佛。你如果放弃念佛法门,我就为你说更好的方法。我们也只可向佛稽首说,我先前接受了世尊的净土法门,发愿说一息尚存,绝对不会更张的。如来您虽然有更好的方法,我则不敢违背本来的誓愿。即使是现身,我们尚不可改变自己所的,何况是魔王外道,虚妄的邪说,怎么能够让我们动摇和迷惑呢!能这样相信,信心可以说是很深的。纵使赤热的铁轮,旋转在头顶上,也不可以因为这种,退失掉往生的愿望。纵使轮王胜妙五欲出现在我们面前,也不可以因为这种快乐,退失掉往生的愿望。无论是多么大的,都不能改变自己的愿望,何况是小小的逆境,又岂能轻易改变我们的愿望呢!
从这段白话开释,可见彻祖规劝大众对净土是下定决心,一句念到底,绝不动摇和改变的。
《语录》又说:世间最值得珍惜的,是人的精神。最值得爱惜的,是光阴。起了一个清净的念头,就是佛界的缘起。起了一个染污的念头,就是九界的生因。每一个起心动念,都种下了十法界的种子,怎么可以不珍重呢!今天已经过去了,也随着减少,一寸光阴一寸金,哪里能够不爱惜时光呢!果真知道精神的重要,不可以轻易的浪费,那么每一念都要执持阿陀陀佛的名号。光阴不可以虚度,那么每一刻都要熏修净土的功课。倘若置阿弥陀佛名号不理而去修其它的三乘法,也是白白的浪费精神,虚度光阴,就如同拿如意宝珠去换一衣一食,得到的是人天有漏的,毫无意义。只有珍重精神,爱惜光阴,一心一意去念佛,才容易产生,获得成功。
<imgalt/>
五、我一生只卖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味药!
印光法师当年在苏州灵岩山寺,他主持的道场主张放舍一切,一天二十四小时只念一句佛号,按印光法师自己的话说:我一生只卖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味药!其论述专修净业,专持佛名号的文字比比皆是。如在《文钞正编复周智茂书》法师云: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馀,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馀功德乎?
印光法师多次强调在末法时期,唯依净土一法才能得度生死,否则会一无所得。如在《文钞三编卷二复吴桂秋书》中法师云:文钞文虽拙朴,义本净土各经论。《文钞》看过,再看净土经论。均可顺流而导,势如破竹矣。切不可加杂禅家意见。一经加杂,则禅也非禅,净也非净,二门俱破,两无所益。
另外,《文钞复马契西居士书三》中指出了念佛专一的好处在于其能收回妄想之心。如果不知回心念佛,只欲博览,不消时,可能会有很大弊病: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殊难得其实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乃真实息心之法乎?,反闻闻。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乃至万行。《》照见皆空。皆示人即境之妙法也。若一向专欲博览,非无利益。奈业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关于念佛与诵经之间的关系,印光法师认为读诵经典在于明理,是一种手段、方法,一种辅助功能。一旦明了经典的道理,就应该依教奉行。净土宗的依教奉行就是毕其一生专称弥陀名号。明理之后即可舍弃经典而一心念佛了。就尤如乘筏过河,人已过河,筏即当舍,而不至于做背筏继续行路的蠢事。特别是在乱世及危难时刻,更应该专心念佛求生极乐,而不是泛泛然览诸经典著述。如《文钞复智二居士书一》云:图书馆已有二部藏经,千余种各宗经典著述。虽图书贵多,而当此大劫,殆朝不保夕。如居积薪之上,下已然火。何可泛泛然览诸经典著述,而不专心致志于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及念观世音菩萨,以祈逢凶化吉乎。凡来馆阅者,无论何等资格,皆当以此奉劝。俾知此大火宅外,尚有最极安乐之清净世界。倘从此生正信心,专志西方,其功德比深入,彻悟自心,而未断内之惑者,大百千万亿倍。而一班人士尚不以为忧,而专志于不急之务,可不哀哉!
<imgalt/>
六、净土四句偈
法然上人是八百年前的日本高僧,年轻时即通读藏经五遍,博古通今,在当时日本教界有智慧第一之美称。年过不惑后,承传善导和尚宗风,创立了日本净土宗。数百年间,法脉大兴,成为日本佛教慰然第一宗。中日两国佛教界在纪念善导和尚往生一千三百年上,在两国净土宗的共同祖庭香积寺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佛协会长居士对两国净宗宗祖予以高度颂扬,其中有偈曰:寂而常照,星耀东方,法然继起,宗风丕扬法音宣流,普注。
法然上人完全依从善导法脉,对于未法时期欲了生脱死者之行门途径做了精辟的阐述。以上两句,其原文是:
圣道门之修,极智慧离生死;
净土门之修行者,还愚痴生极乐。
其圣道与净土两门的分判思想十分明确。即所有修行道的行人,解脱途径无非两条,一者向上以极智慧广修,断除,明心见性,脱离生死轮回,乃为圣道门;或者就是向下归于愚痴,完全依凭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老实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果证等觉,毕竟成佛,乃为净土门。
上人临往生前,应之请,在一页纸上写下的著名遗教《一枚起请文》中,其一生倡导的念佛一法,展露得更为淋漓尽致。上人写道:
非中国、日本诸智者所言观念之念佛;亦非深入经藏悟念心之念佛;唯为往生极乐,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思无疑决定往生而称念之外,别无深奥也。但,所谓三心四修者,皆决定含于以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之想念中。此外若存深奥,则外于二尊之怜愍,漏于本愿。欲信念佛之人,纵使能学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钝之身,如同无智之辈,勿现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以两手印为证。
《一枚起请文》短短二百字,却字字千钧。此文自古以来皆谓法然上人显示出世元意之文。所谓出世元意,即是法然上人应化于此世的根本精神和历史使命。
另外,法然上人在善导大师专修净土思想的影响下,还提出了著名的四句偈语:
欲速离生死,二种胜法中,
且搁圣道门,选入净土门。
欲入净土门,正杂二行中,
且抛诸杂行,选应归正行。
欲修于正行,正助二业中,
犹傍于助业,选应专正定。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
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宗弘愿寺<imgalt/>
四、一息尚存,决不更张
确定修行法门后,最可贵的就是坚持一门深入,决不轻易更张,净土宗祖师彻悟禅师在《语录》中说:我们修习净业,贵于深,愿望贵于切。因为信深愿切,一切的邪说都不能摇惑我们,一切的境缘都不能引转我们。如果正在修净业之时,倘若达摩大师忽然出现在我面前,说我有直指人心、见性的法门,你只要舍弃念佛,我就以禅传授给你。我们应当向祖师作礼,说我早些时候已经接受了释迦如来的念门,发愿去,终身也不改变。祖师您虽然有深妙的禅道,我则不敢违背自己的本誓。纵然是释迦如来,忽然现身,对我们说,我以前所说的念佛法门,只不过是一时的方便法门。今天更有殊胜的法门,超过念佛。你如果放弃念佛法门,我就为你说更好的方法。我们也只可向佛稽首说,我先前接受了世尊的净土法门,发愿说一息尚存,绝对不会更张的。如来您虽然有更好的方法,我则不敢违背本来的誓愿。即使是现身,我们尚不可改变自己所的,何况是魔王外道,虚妄的邪说,怎么能够让我们动摇和迷惑呢!能这样相信,信心可以说是很深的。纵使赤热的铁轮,旋转在头顶上,也不可以因为这种,退失掉往生的愿望。纵使轮王胜妙五欲出现在我们面前,也不可以因为这种快乐,退失掉往生的愿望。无论是多么大的,都不能改变自己的愿望,何况是小小的逆境,又岂能轻易改变我们的愿望呢!
从这段白话开释,可见彻祖规劝大众对净土是下定决心,一句念到底,绝不动摇和改变的。
《语录》又说:世间最值得珍惜的,是人的精神。最值得爱惜的,是光阴。起了一个清净的念头,就是佛界的缘起。起了一个染污的念头,就是九界的生因。每一个起心动念,都种下了十法界的种子,怎么可以不珍重呢!今天已经过去了,也随着减少,一寸光阴一寸金,哪里能够不爱惜时光呢!果真知道精神的重要,不可以轻易的浪费,那么每一念都要执持阿陀陀佛的名号。光阴不可以虚度,那么每一刻都要熏修净土的功课。倘若置阿弥陀佛名号不理而去修其它的三乘法,也是白白的浪费精神,虚度光阴,就如同拿如意宝珠去换一衣一食,得到的是人天有漏的,毫无意义。只有珍重精神,爱惜光阴,一心一意去念佛,才容易产生,获得成功。
<imgalt/>
五、我一生只卖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味药!
印光法师当年在苏州灵岩山寺,他主持的道场主张放舍一切,一天二十四小时只念一句佛号,按印光法师自己的话说:我一生只卖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味药!其论述专修净业,专持佛名号的文字比比皆是。如在《文钞正编复周智茂书》法师云: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馀,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馀功德乎?
印光法师多次强调在末法时期,唯依净土一法才能得度生死,否则会一无所得。如在《文钞三编卷二复吴桂秋书》中法师云:文钞文虽拙朴,义本净土各经论。《文钞》看过,再看净土经论。均可顺流而导,势如破竹矣。切不可加杂禅家意见。一经加杂,则禅也非禅,净也非净,二门俱破,两无所益。
另外,《文钞复马契西居士书三》中指出了念佛专一的好处在于其能收回妄想之心。如果不知回心念佛,只欲博览,不消时,可能会有很大弊病: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殊难得其实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乃真实息心之法乎?,反闻闻。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乃至万行。《》照见皆空。皆示人即境之妙法也。若一向专欲博览,非无利益。奈业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关于念佛与诵经之间的关系,印光法师认为读诵经典在于明理,是一种手段、方法,一种辅助功能。一旦明了经典的道理,就应该依教奉行。净土宗的依教奉行就是毕其一生专称弥陀名号。明理之后即可舍弃经典而一心念佛了。就尤如乘筏过河,人已过河,筏即当舍,而不至于做背筏继续行路的蠢事。特别是在乱世及危难时刻,更应该专心念佛求生极乐,而不是泛泛然览诸经典著述。如《文钞复智二居士书一》云:图书馆已有二部藏经,千余种各宗经典著述。虽图书贵多,而当此大劫,殆朝不保夕。如居积薪之上,下已然火。何可泛泛然览诸经典著述,而不专心致志于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及念观世音菩萨,以祈逢凶化吉乎。凡来馆阅者,无论何等资格,皆当以此奉劝。俾知此大火宅外,尚有最极安乐之清净世界。倘从此生正信心,专志西方,其功德比深入,彻悟自心,而未断内之惑者,大百千万亿倍。而一班人士尚不以为忧,而专志于不急之务,可不哀哉!
<imgalt/>
六、净土四句偈
法然上人是八百年前的日本高僧,年轻时即通读藏经五遍,博古通今,在当时日本教界有智慧第一之美称。年过不惑后,承传善导和尚宗风,创立了日本净土宗。数百年间,法脉大兴,成为日本佛教慰然第一宗。中日两国佛教界在纪念善导和尚往生一千三百年上,在两国净土宗的共同祖庭香积寺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佛协会长居士对两国净宗宗祖予以高度颂扬,其中有偈曰:寂而常照,星耀东方,法然继起,宗风丕扬法音宣流,普注。
法然上人完全依从善导法脉,对于未法时期欲了生脱死者之行门途径做了精辟的阐述。以上两句,其原文是:
圣道门之修,极智慧离生死;
净土门之修行者,还愚痴生极乐。
其圣道与净土两门的分判思想十分明确。即所有修行道的行人,解脱途径无非两条,一者向上以极智慧广修,断除,明心见性,脱离生死轮回,乃为圣道门;或者就是向下归于愚痴,完全依凭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老实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果证等觉,毕竟成佛,乃为净土门。
上人临往生前,应之请,在一页纸上写下的著名遗教《一枚起请文》中,其一生倡导的念佛一法,展露得更为淋漓尽致。上人写道:
非中国、日本诸智者所言观念之念佛;亦非深入经藏悟念心之念佛;唯为往生极乐,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思无疑决定往生而称念之外,别无深奥也。但,所谓三心四修者,皆决定含于以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之想念中。此外若存深奥,则外于二尊之怜愍,漏于本愿。欲信念佛之人,纵使能学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钝之身,如同无智之辈,勿现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以两手印为证。
《一枚起请文》短短二百字,却字字千钧。此文自古以来皆谓法然上人显示出世元意之文。所谓出世元意,即是法然上人应化于此世的根本精神和历史使命。
另外,法然上人在善导大师专修净土思想的影响下,还提出了著名的四句偈语:
欲速离生死,二种胜法中,
且搁圣道门,选入净土门。
欲入净土门,正杂二行中,
且抛诸杂行,选应归正行。
欲修于正行,正助二业中,
犹傍于助业,选应专正定。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
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宗弘愿寺<imgalt/>
四、一息尚存,决不更张
确定修行法门后,最可贵的就是坚持一门深入,决不轻易更张,净土宗祖师彻悟禅师在《语录》中说:我们修习净业,贵于深,愿望贵于切。因为信深愿切,一切的邪说都不能摇惑我们,一切的境缘都不能引转我们。如果正在修净业之时,倘若达摩大师忽然出现在我面前,说我有直指人心、见性的法门,你只要舍弃念佛,我就以禅传授给你。我们应当向祖师作礼,说我早些时候已经接受了释迦如来的念门,发愿去,终身也不改变。祖师您虽然有深妙的禅道,我则不敢违背自己的本誓。纵然是释迦如来,忽然现身,对我们说,我以前所说的念佛法门,只不过是一时的方便法门。今天更有殊胜的法门,超过念佛。你如果放弃念佛法门,我就为你说更好的方法。我们也只可向佛稽首说,我先前接受了世尊的净土法门,发愿说一息尚存,绝对不会更张的。如来您虽然有更好的方法,我则不敢违背本来的誓愿。即使是现身,我们尚不可改变自己所的,何况是魔王外道,虚妄的邪说,怎么能够让我们动摇和迷惑呢!能这样相信,信心可以说是很深的。纵使赤热的铁轮,旋转在头顶上,也不可以因为这种,退失掉往生的愿望。纵使轮王胜妙五欲出现在我们面前,也不可以因为这种快乐,退失掉往生的愿望。无论是多么大的,都不能改变自己的愿望,何况是小小的逆境,又岂能轻易改变我们的愿望呢!
从这段白话开释,可见彻祖规劝大众对净土是下定决心,一句念到底,绝不动摇和改变的。
《语录》又说:世间最值得珍惜的,是人的精神。最值得爱惜的,是光阴。起了一个清净的念头,就是佛界的缘起。起了一个染污的念头,就是九界的生因。每一个起心动念,都种下了十法界的种子,怎么可以不珍重呢!今天已经过去了,也随着减少,一寸光阴一寸金,哪里能够不爱惜时光呢!果真知道精神的重要,不可以轻易的浪费,那么每一念都要执持阿陀陀佛的名号。光阴不可以虚度,那么每一刻都要熏修净土的功课。倘若置阿弥陀佛名号不理而去修其它的三乘法,也是白白的浪费精神,虚度光阴,就如同拿如意宝珠去换一衣一食,得到的是人天有漏的,毫无意义。只有珍重精神,爱惜光阴,一心一意去念佛,才容易产生,获得成功。
<imgalt/>
五、我一生只卖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味药!
印光法师当年在苏州灵岩山寺,他主持的道场主张放舍一切,一天二十四小时只念一句佛号,按印光法师自己的话说:我一生只卖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味药!其论述专修净业,专持佛名号的文字比比皆是。如在《文钞正编复周智茂书》法师云: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馀,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馀功德乎?
印光法师多次强调在末法时期,唯依净土一法才能得度生死,否则会一无所得。如在《文钞三编卷二复吴桂秋书》中法师云:文钞文虽拙朴,义本净土各经论。《文钞》看过,再看净土经论。均可顺流而导,势如破竹矣。切不可加杂禅家意见。一经加杂,则禅也非禅,净也非净,二门俱破,两无所益。
另外,《文钞复马契西居士书三》中指出了念佛专一的好处在于其能收回妄想之心。如果不知回心念佛,只欲博览,不消时,可能会有很大弊病: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殊难得其实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乃真实息心之法乎?,反闻闻。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乃至万行。《》照见皆空。皆示人即境之妙法也。若一向专欲博览,非无利益。奈业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关于念佛与诵经之间的关系,印光法师认为读诵经典在于明理,是一种手段、方法,一种辅助功能。一旦明了经典的道理,就应该依教奉行。净土宗的依教奉行就是毕其一生专称弥陀名号。明理之后即可舍弃经典而一心念佛了。就尤如乘筏过河,人已过河,筏即当舍,而不至于做背筏继续行路的蠢事。特别是在乱世及危难时刻,更应该专心念佛求生极乐,而不是泛泛然览诸经典著述。如《文钞复智二居士书一》云:图书馆已有二部藏经,千余种各宗经典著述。虽图书贵多,而当此大劫,殆朝不保夕。如居积薪之上,下已然火。何可泛泛然览诸经典著述,而不专心致志于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及念观世音菩萨,以祈逢凶化吉乎。凡来馆阅者,无论何等资格,皆当以此奉劝。俾知此大火宅外,尚有最极安乐之清净世界。倘从此生正信心,专志西方,其功德比深入,彻悟自心,而未断内之惑者,大百千万亿倍。而一班人士尚不以为忧,而专志于不急之务,可不哀哉!
<imgalt/>
六、净土四句偈
法然上人是八百年前的日本高僧,年轻时即通读藏经五遍,博古通今,在当时日本教界有智慧第一之美称。年过不惑后,承传善导和尚宗风,创立了日本净土宗。数百年间,法脉大兴,成为日本佛教慰然第一宗。中日两国佛教界在纪念善导和尚往生一千三百年上,在两国净土宗的共同祖庭香积寺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佛协会长居士对两国净宗宗祖予以高度颂扬,其中有偈曰:寂而常照,星耀东方,法然继起,宗风丕扬法音宣流,普注。
法然上人完全依从善导法脉,对于未法时期欲了生脱死者之行门途径做了精辟的阐述。以上两句,其原文是:
圣道门之修,极智慧离生死;
净土门之修行者,还愚痴生极乐。
其圣道与净土两门的分判思想十分明确。即所有修行道的行人,解脱途径无非两条,一者向上以极智慧广修,断除,明心见性,脱离生死轮回,乃为圣道门;或者就是向下归于愚痴,完全依凭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老实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果证等觉,毕竟成佛,乃为净土门。
上人临往生前,应之请,在一页纸上写下的著名遗教《一枚起请文》中,其一生倡导的念佛一法,展露得更为淋漓尽致。上人写道:
非中国、日本诸智者所言观念之念佛;亦非深入经藏悟念心之念佛;唯为往生极乐,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思无疑决定往生而称念之外,别无深奥也。但,所谓三心四修者,皆决定含于以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之想念中。此外若存深奥,则外于二尊之怜愍,漏于本愿。欲信念佛之人,纵使能学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钝之身,如同无智之辈,勿现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以两手印为证。
《一枚起请文》短短二百字,却字字千钧。此文自古以来皆谓法然上人显示出世元意之文。所谓出世元意,即是法然上人应化于此世的根本精神和历史使命。
另外,法然上人在善导大师专修净土思想的影响下,还提出了著名的四句偈语:
欲速离生死,二种胜法中,
且搁圣道门,选入净土门。
欲入净土门,正杂二行中,
且抛诸杂行,选应归正行。
欲修于正行,正助二业中,
犹傍于助业,选应专正定。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
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宗弘愿寺<imgalt/>
四、一息尚存,决不更张
确定修行法门后,最可贵的就是坚持一门深入,决不轻易更张,净土宗祖师彻悟禅师在《语录》中说:我们修习净业,贵于深,愿望贵于切。因为信深愿切,一切的邪说都不能摇惑我们,一切的境缘都不能引转我们。如果正在修净业之时,倘若达摩大师忽然出现在我面前,说我有直指人心、见性的法门,你只要舍弃念佛,我就以禅传授给你。我们应当向祖师作礼,说我早些时候已经接受了释迦如来的念门,发愿去,终身也不改变。祖师您虽然有深妙的禅道,我则不敢违背自己的本誓。纵然是释迦如来,忽然现身,对我们说,我以前所说的念佛法门,只不过是一时的方便法门。今天更有殊胜的法门,超过念佛。你如果放弃念佛法门,我就为你说更好的方法。我们也只可向佛稽首说,我先前接受了世尊的净土法门,发愿说一息尚存,绝对不会更张的。如来您虽然有更好的方法,我则不敢违背本来的誓愿。即使是现身,我们尚不可改变自己所的,何况是魔王外道,虚妄的邪说,怎么能够让我们动摇和迷惑呢!能这样相信,信心可以说是很深的。纵使赤热的铁轮,旋转在头顶上,也不可以因为这种,退失掉往生的愿望。纵使轮王胜妙五欲出现在我们面前,也不可以因为这种快乐,退失掉往生的愿望。无论是多么大的,都不能改变自己的愿望,何况是小小的逆境,又岂能轻易改变我们的愿望呢!
从这段白话开释,可见彻祖规劝大众对净土是下定决心,一句念到底,绝不动摇和改变的。
《语录》又说:世间最值得珍惜的,是人的精神。最值得爱惜的,是光阴。起了一个清净的念头,就是佛界的缘起。起了一个染污的念头,就是九界的生因。每一个起心动念,都种下了十法界的种子,怎么可以不珍重呢!今天已经过去了,也随着减少,一寸光阴一寸金,哪里能够不爱惜时光呢!果真知道精神的重要,不可以轻易的浪费,那么每一念都要执持阿陀陀佛的名号。光阴不可以虚度,那么每一刻都要熏修净土的功课。倘若置阿弥陀佛名号不理而去修其它的三乘法,也是白白的浪费精神,虚度光阴,就如同拿如意宝珠去换一衣一食,得到的是人天有漏的,毫无意义。只有珍重精神,爱惜光阴,一心一意去念佛,才容易产生,获得成功。
<imgalt/>
五、我一生只卖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味药!
印光法师当年在苏州灵岩山寺,他主持的道场主张放舍一切,一天二十四小时只念一句佛号,按印光法师自己的话说:我一生只卖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味药!其论述专修净业,专持佛名号的文字比比皆是。如在《文钞正编复周智茂书》法师云: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馀,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馀功德乎?
印光法师多次强调在末法时期,唯依净土一法才能得度生死,否则会一无所得。如在《文钞三编卷二复吴桂秋书》中法师云:文钞文虽拙朴,义本净土各经论。《文钞》看过,再看净土经论。均可顺流而导,势如破竹矣。切不可加杂禅家意见。一经加杂,则禅也非禅,净也非净,二门俱破,两无所益。
另外,《文钞复马契西居士书三》中指出了念佛专一的好处在于其能收回妄想之心。如果不知回心念佛,只欲博览,不消时,可能会有很大弊病: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殊难得其实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乃真实息心之法乎?,反闻闻。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乃至万行。《》照见皆空。皆示人即境之妙法也。若一向专欲博览,非无利益。奈业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关于念佛与诵经之间的关系,印光法师认为读诵经典在于明理,是一种手段、方法,一种辅助功能。一旦明了经典的道理,就应该依教奉行。净土宗的依教奉行就是毕其一生专称弥陀名号。明理之后即可舍弃经典而一心念佛了。就尤如乘筏过河,人已过河,筏即当舍,而不至于做背筏继续行路的蠢事。特别是在乱世及危难时刻,更应该专心念佛求生极乐,而不是泛泛然览诸经典著述。如《文钞复智二居士书一》云:图书馆已有二部藏经,千余种各宗经典著述。虽图书贵多,而当此大劫,殆朝不保夕。如居积薪之上,下已然火。何可泛泛然览诸经典著述,而不专心致志于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及念观世音菩萨,以祈逢凶化吉乎。凡来馆阅者,无论何等资格,皆当以此奉劝。俾知此大火宅外,尚有最极安乐之清净世界。倘从此生正信心,专志西方,其功德比深入,彻悟自心,而未断内之惑者,大百千万亿倍。而一班人士尚不以为忧,而专志于不急之务,可不哀哉!
<imgalt/>
六、净土四句偈
法然上人是八百年前的日本高僧,年轻时即通读藏经五遍,博古通今,在当时日本教界有智慧第一之美称。年过不惑后,承传善导和尚宗风,创立了日本净土宗。数百年间,法脉大兴,成为日本佛教慰然第一宗。中日两国佛教界在纪念善导和尚往生一千三百年上,在两国净土宗的共同祖庭香积寺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佛协会长居士对两国净宗宗祖予以高度颂扬,其中有偈曰:寂而常照,星耀东方,法然继起,宗风丕扬法音宣流,普注。
法然上人完全依从善导法脉,对于未法时期欲了生脱死者之行门途径做了精辟的阐述。以上两句,其原文是:
圣道门之修,极智慧离生死;
净土门之修行者,还愚痴生极乐。
其圣道与净土两门的分判思想十分明确。即所有修行道的行人,解脱途径无非两条,一者向上以极智慧广修,断除,明心见性,脱离生死轮回,乃为圣道门;或者就是向下归于愚痴,完全依凭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老实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果证等觉,毕竟成佛,乃为净土门。
上人临往生前,应之请,在一页纸上写下的著名遗教《一枚起请文》中,其一生倡导的念佛一法,展露得更为淋漓尽致。上人写道:
非中国、日本诸智者所言观念之念佛;亦非深入经藏悟念心之念佛;唯为往生极乐,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思无疑决定往生而称念之外,别无深奥也。但,所谓三心四修者,皆决定含于以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之想念中。此外若存深奥,则外于二尊之怜愍,漏于本愿。欲信念佛之人,纵使能学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钝之身,如同无智之辈,勿现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以两手印为证。
《一枚起请文》短短二百字,却字字千钧。此文自古以来皆谓法然上人显示出世元意之文。所谓出世元意,即是法然上人应化于此世的根本精神和历史使命。
另外,法然上人在善导大师专修净土思想的影响下,还提出了著名的四句偈语:
欲速离生死,二种胜法中,
且搁圣道门,选入净土门。
欲入净土门,正杂二行中,
且抛诸杂行,选应归正行。
欲修于正行,正助二业中,
犹傍于助业,选应专正定。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
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宗弘愿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