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朱元璋:大孙,求你登基吧 > 第243章 朝议

第243章 朝议(2 / 2)

 推荐阅读: 宠你,让你坏[重生gl] 武道天下 任行太白 我的老婆是木叶纲手 长生从散修开始 太白纪略 我修仙的目的就是为了攻略小仙女 史上最强长生者 媱嫦 开局娶了伽罗姐
最新网址:hbcjlp.com

就是自己这个开国皇帝也不会答应。

紧接着他又把目光移向了,另一个儿子晋王。

朱元璋作为历史上少有的以最基层的身份当上皇帝、建立王朝的帝王。他的谋虑,他的勇武,他的善于用人,他的善于把握人心,他的政治手段,在历朝皇帝中都名列前茅,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君主。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朱元璋却有些逊色。

他一生中虽然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对后代进行教育,但是他的儿子中飞扬跋扈、横行藩国者却居多。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些小挫败。晋王朱㭎便是其中之一。

晋王名朱㭎,是朱元璋的第三子,乃是马皇后所亲生。

在当时的人都纷纷觉得:晋王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

晋王长有一双非常好看的眼睛,胡须与当年的关公有些相似,特别漂亮。

顾盼之间,晋王自有一股威严存在。

而且他智谋出众,在朱元璋诸子中较为出色。

另外,他曾学文于明初有名的学者宋濂,学书法于杜环,受到众多文人名士的熏陶,在这大明朝的文人圈子里,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也属于拿得出手的那种文雅皇子。

如果只是从这方面看,大家还以为,晋王应该是妥妥的众皇子中的模范,但实则不然。

晋王之纨绔朝野闻名。

朱㭎于洪武三年受封为晋王,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

他的封国主要在山西一带。山西是明初所设的九边之一,是防御蒙古势力的前沿和要镇。朱元璋将其封于此处,足以说明对朱㭎的信任和对其能力的肯定。

但就在朱元璋满怀希望朱㭎就藩能够有一番作为时,弹劾奏疏却从朱㭎所经历州县传到了南京。朱元璋看到奏疏后勃然大怒。

沿途州县向朱元璋反应道,朱㭎经过州县时,对地方所供应的饭食不满意,对“膳夫”进行了好一顿鞭打,在其他方面也是飞扬跋扈。

“膳夫”即现在的厨师,俗称的厨子。

朱元璋对此事出奇地恼怒。他立马给晋王去信,以自己的经历对朱㭎进行责备。

他说:“我率领文臣武将平定天下,对于他们从不姑息纵容。唯独对于我的厨师徐兴祖非常善待。徐兴祖侍奉朕二十三年,朕未曾对他有过一次折辱。”意思是,我都不敢如此对待自己的厨子,你竟然敢如此,真是胆大包天。

其实朱元璋在对朱㭎的责备并不是出于道德,而是出于安全和把控人心上考虑。

厨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岗位。他虽然没有多少实际权力,但却是帝王或藩王最亲近的人之一。他们是饮食的直接提供者和把关者。厨子如果存心想要害死帝王或藩王,那是非常容易的事。朱

元璋不管是在征战天下时,还是荣登大宝后,始终其实都会面临很多危险。或者来自于敌对一方,或者来自于自己的属下、大臣。虽然在吃饭之前,皇帝都会有专人试验,但是仍然还是会有风险。能够保证从做饭开始便进行严格把关,这是最为保险的方式。而且除了安全之外,饭菜的味道也要看厨子的心情。

朱元璋一直宠任厨子徐兴祖,主要便是从这些方面考虑。保证其内心通顺,保证其不怨恨,不经常更换厨子,这是朱元璋成功经验的一个局部总结。

根据地方官递上来的奏报称:晋王朱㭎性格骄躁,在藩国中多行不法之事。

只是从一开始,这并没有引起朱元璋的什么关注。

但是后来地方又上报了一件事,说晋王朱㭎预谋谋反。

朱元璋此时再次大怒,想要将其治以重罪。

多亏太子朱标从中劝阻,为朱㭎说好话,晋王这一关才算过去。

而真正的历史上,洪武二十四年,朱标受命巡抚陕西,朱㭎也跟随回到了南京。朱元璋又一次愤怒,立马将其劈头盖脸地责备了一顿,把他遣送回了山西。此时的朱标因为辛劳,身犯重病,而朱元璋也已经年老。朱㭎这次前来就已经不是思念父皇这种简单的理由了,内中自有其深意。朱元璋作为人中龙凤,自然也明白他窥视太子之位,甚或皇位的意思。

朱㭎在藩国违法乱纪,朱元璋并不是特别在乎,但是这两次都是因为朱㭎有谋反的迹象,朱元璋才大发雷霆。可见他不是特别重视道德教育,反正更在乎政治态度。

后来朱㭎可能受到朱元璋的某些刺激,回到藩国后,跟换了一个人似的。《明史》称:朱㭎从南京回来后,便折节下交,对待官属皆彬彬有礼,后来更是以恭慎闻名。

只不过这个时空。

太子朱标提前巡视天下,并且早早的陨落。

而晋王再也没有被敲打的经历。

那一些难抹去的污点。

在朱元璋心里头,成了一块难以搬去的石头。

悠悠华夏五千年,算上那些占山为王也敢自称为帝的人实在是数不清到底诞生了多少皇帝。

作为真命天子,九五之尊,皇帝的生活质量都是很有保障的,通常情况下即便驾崩也是身患顽疾或者寿终正寝。但是也不排除一些非正常死亡的皇帝,其中最窝囊的几位,是被厨子给刺杀的,没错,就是厨房里每天和锅碗瓢盆打交道的厨子。

第一位死在厨子手上的皇帝是前凉的张祚,史书记载张祚博学威武,“有治理政事之才”,然而这些品质并不能抑制他蓬勃的野心。

只不过他人品败坏。

只要见着的女人都会想着占为己有,最终引得众叛亲离。

后来前凉都城被叛军攻破,张祚的部队都袖手旁观,冷漠至极。可见张祚已是众叛亲离,他的心腹赵长也在此时倒戈一击,将他刺伤。张祚慌不择路逃进厨房,最终“为厨士徐黑所杀,枭其首,宣示内外,暴尸道左”。

也算是死的非常憋屈了。

第二个被厨子乱刀砍死的是东魏的高澄。高澄一生并未当过皇帝,但他自封齐王,虽不为帝,胜似为帝。据记载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样的行为让你想到了谁?是不是想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高澄不仅生前跋扈,死后还被弟弟高洋追尊为“文襄皇帝”,所以多少也能勉强算个皇帝了。

高澄之所以会视皇帝如无物,是因为他始终认为东魏江山是靠高家打下来的,所以这皇帝理应姓高。然而又不好直接杀了皇帝,就不断的羞辱孝静帝,而且不仅限于言语相辱,还找人殴打孝静帝,堪称是古来侮辱皇上第一人。

如此嚣张跋扈的人自然不会得民心,高澄手下有一厨师名兰京,是梁朝的俘虏。多次请求回家都被拒绝,高澄还威胁他说再求回家就直接把他斩了。兰京无奈之下联合其他对高澄心怀不满的厨子一起谋划,终于549年诛杀高澄于寝宫之中。

最后一位是辽穆宗耶律璟,这位就更不必多说。自继位以来每日杀人作乐,简直是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据记载他为了长生不老,不惜每日杀男子数人,取人胆为引,制长生延年之方。不仅如此,只要心情不好或战事失利,他就要杀几个人来泄愤,泄愤以后就醉酒而睡,睡醒再杀人,形成了一套杀人流水线,成为全民公敌。

终有一日,又被他威胁要斩首的厨子忍无可忍,联合耶律璟的贴身侍卫、盥人花哥一起将耶律璟诛杀于醉卧之中,随后分尸弃之。保全了自己,也解救了所有人。

有着这么三位被厨子杀死的皇帝经历。

朱元璋对于晋王的所作所为,是打心眼里的看不起。

更别说晋王在自己的封地里做的那些混账事,就更难羞于启齿了!

而这样的人显然也不适合选立为太子。

紧接着朱元璋便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

目光中透露出些许赞同的欣慰。

这个老四朱棣。

倒是不曾有这些臭毛病。

从各方各面来看,虽然比起自己长子朱标。

还差那么一点。

但在其他的一些兄弟来说,可以说的上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向来洁身自好,偏偏又战功卓著!

看到这朱元璋不由眼前一亮……

忍不住的点了点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