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胆识”,陈城忍不住赞赏道:“我有个小小的问题。我听说,你断言清朝要亡。你襄助湘军,认为扶清者必湘军。
“可湘军势弱,曾国藩不见用于清廷,你们不惜养寇自重。这又是为何,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是为了清廷?还是为了湘军集团,还是为了曾国藩自己?”
赵烈文道:“本朝得国最易最巧,建国之初杀戮太重。先帝声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又钳制文士,数次掀起文字狱。
“民间至今思慕前明,天地会等会党坚持反清复明。长毛、捻子、回回之乱迭起,这些民乱或许只能伤及皮毛。
“但外国列强船坚炮利,商业、科技、文化、制度处处发达,处处领先,必将动摇国本,甚至可能亡国灭种。
“当今人心已变,乱党纷起。若清廷骤然轰倒,紫禁城威权下坠,底下百姓只会拍手叫快。
“到时,地方各自为政,互相攻伐,如唐末之藩镇。藩镇一成,则军阀混乱,形成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华夏民族喜统一不喜分裂。万一分裂,不仅老百姓流离失所,紫禁城亦将丧权辱国。华夏落后于世界,必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敝人深知湘军并非国家柱石,但情愿襄助曾帅。湘军兴,则长毛灭,清廷或能再苟延残喘一个甲子。
“一个甲子内,各方力量此兴彼起,列位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总归能找到救亡图存的法子,总归能有一支强有力的力量异军突起,带领华夏民族摆脱内忧外患,重振中华!”
陈城听得仔细。他真是小看赵烈文了,曾国藩幕中竟有这等人才。他忍不住问:
“惠甫,依你看,我们火军有资格异军突起吗?”
赵烈文知道陈城听进去了,便说道:“火军来自天外,各项文化、制度、科技比洋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与华夏同文同种,当然具有异军突起的潜力。只是有一件事,大帅做得不妥。”
陈城忙问:“这是何事?”
赵烈文摇头晃脑,说:“大帅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与长毛混在一起。欲办大事,首要得人。长毛诋毁儒教,深为读书人不齿。
“火军羽翼已成,不必再寄身长毛之下。否则,不管火军多厉害,老百姓多拥护,读书人都会敬而远之,不敢、不愿投奔火军。”
“哦”,陈城若有所思,陷入了沉思。赵烈文所说的,虽然是顺着他的意思讲的,可能有讨好他的成分。但陈城心里很受用,觉得挺有道理。
陈城思考过后,说道:“我军是想占据魔都,可魔都地小,不一定容纳得下火军。魔都地属江苏,我有意取得江苏。不知曾大帅能否助我取得江苏?”
“这……”赵烈文有些犹豫,但他好不容易才说动了陈城,机不可失,便果断说道:“江苏没有问题。但金陵是江苏首府,湘军志在必得。除此之外,应该都没问题。待我回去禀告曾帅即可。”
陈城不依不饶,说:“既然湘军要占领金陵,火军就要占领浙北的嘉、湖两府,以作补偿。”
赵烈文沉吟片刻,说:“既能许江苏,便能许浙北,以嘉、湖换金陵,亦不在话下。”
陈城问:“曾国藩真的肯帮火军拿下江苏吗?”
赵烈文说:“大帅若不信,明天派个人随我回南昌,用千里耳亲口问一下便知。”
陈城点头,又问:“我听说他是蟒蛇精转蛇,一身花癣,不知可有此事?”
赵烈文见陈城对曾国藩的底细甚是清楚,也就不便隐瞒,说道:
“曾帅确有癣疾。据说他出生时,母亲梦见大蟒缠身。家中有棵紫藤顺着房檐爬上屋顶,就像一条大蟒蛇。老树开花,比新树还要灿烂。所以十里八乡都传言,说曾国藩是大蟒转世。”
陈城摇头笑道:“无稽之谈,纯粹是乡下人穿凿附会。回去告诉老曾,请他用大蒜捣成汁,晚上敷在癣疾处,或许能够缓解病苦。”
赵烈文连忙告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