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洲笑着点头,盯着他的眼睛,道:“对,个体经营,如今的三厂,就是我的服装厂。”
当下,江洲将事情大致经过都和陈友正聊了聊,不过不该说的他一样没说。
陈友正顿了顿,越听越震撼。
他嘴巴动了动,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低头猛的吃了一口面,被烫得脸都皱成了一团。
“的确。”
陈友正叹了口气,十分遗憾地将筷子放下。
“你的经历并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不是每个人……都支持个体经营的。”
社会结构如此,有人踏踏实实工作,上下班,也有人做生意。
而显然,前者更多。
江洲拿出烟盒,递了一支烟过去,笑着道:“陈小领导,实际上,还有一个办法,不是吗?”
陈友正一愣,瞧着江洲:“什么?”
“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提高费城职工的福利,只要费城工厂营收上去,交税自然更多,就能够提高费城的整体经济,不是吗?”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那些大城市都会开放政策,吸引大老板们过来投资的原因。
投资办厂,对于当地经济来说,是能够有很大的助力的。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解决当地人口的就业问题,提供就业机会。
再一个,就是交税,还有一些隐形的增助发展。
比如修建公路,开荒,等等。
不过那得往后十几年了,在这个八十年代,能够理解并且支持的领导者并不多。
“明人不说暗话,我们也算是老熟人了,陈小领导,我有一件事,想请您帮忙,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您帮助的不仅仅是我,而是费城职工,那些底层的老百姓。”
陈友正一愣。
他瞧着江洲,犹豫了片刻,“你说。”
“我想问一厂和二厂订购一大批服装,估计占用一厂和二厂一个月的生产时间,到时候咱们费城本地的服装供应可能会受到影响。”
江洲慢条斯理道:“但是,我能够保证的是,这一批货带来的工作机会很多,而且利润也绝对丰厚,对于一厂二厂的职工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陈友正眼睛微微一亮。
一厂和二厂的职工,粗粗算下来,接近四百多人!
而且这两年,因为个体经营户开始冒头,从羊城那边带来越来越多的外来服装,不管是款式还是材质,都压了内地服装厂一头。
这也导致一厂和二厂的经济效益一年不如一年。
陈友正如今是市政府里二把手的秘书,重点培养对象,因此接触到的消息不可谓不多。
“我……考虑考虑。”
陈友正眉头拧成疙瘩。
这对于他来说,不亚于一场挑战。
按部就班,一步步发展,按照他现在受到的重视程度和栽培力度,过几年,定然能够再次往上爬一步。
可是,一旦和个体经营扯上关系……
“陈小领导。”
江洲瞧着他,目光灼灼,“个体经营虽说在如今还是个充满争议性的话题,但是,纵观沿海城市,发展经济早就成为了第一要素,不管是小个体户,还是做大生意,只要能挣到钱,提高生活质量,那就是好法子。”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都是好猫,我想,陈小领导应该明白,这是大势所趋,无法抵挡的时代洪流。”
陈友正诧异的抬头瞧了一眼江洲。
这个做生意的年轻人,居然能够当着自己的面,说出这种话?
时代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