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看到现在,已经开始隐隐约约意识到作者想要讨论什么了。
他借用杰克眼睛,来窥视复杂、幽微、荒诞且反复无常人性。
他在思索人性和兽性界限。
他在思索,人何以为人。
多么宏大命题。
非常野心勃勃尝试。
西蒙捂住胸口,心脏活泼得要破开胸腔跳出来,一股兴奋酥麻自他脊椎骨窜上大脑皮层,控制不住想颤抖冲动。
他深吸一口气,勉强平复了紊乱呼吸,兴奋继续阅读《杰克复仇记》。
他很期待作者会给出怎么样答案。
……
红月巷,高瑞出版社审稿办公室里,审稿人伊登正在如饥似渴阅读一篇投稿。
这对他而言是很稀罕经历。
新作者投稿一般都有这样那样毛病,他手上这篇小说实在是太成熟了,难以想象作者是个名不见经传新人!
伊登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了小说剧情里,为杰克命运牵肠挂肚。
杰克不停地寻访昔日仇人试图进行复仇,却一而再再而三放弃。
因为他发现,那些人似乎不是他记忆中那样十恶不赦坏人。
在周围人眼里,他们是勇敢哥哥,是活泼弟弟,是威严父亲,是孝顺儿子,唯独不是冷酷无情畜生。
故事里杰克越来越迷茫,越来越困惑,这种困惑是如此巨大,且难以用逻辑结构,以至于在逐步消解杰克复仇意志,最后甚至是在质问杰克停留人间意义。
既然他们都是“好人”,那么被他们伤害“我”是“坏人”吗?
“我”复仇是正义吗?
是不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所以才会被“好人”惩罚?
主啊,“我”这苦难一生难道都是罪有应得吗?
伊登认为,这同样也是作者借杰克之口询问读者问题。
为什么穷人总是多灾多难?
难道贫穷也是一种罪吗?
孩子才是一个民族未来。
一个民族,如果连孩子都穷到活不下去,那么是一定没有未来。
童工这种制度,真合理吗?
可惜是,文稿在这里就结束了。
伊登反复确定这是最后一页时,发出懊恼叹息。
他现在心头沉甸甸,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他现在心情。
杰克是坏人吗?当然不是!他犯了什么罪?他只是一个可怜穷孩子!
那么,那些伤害了杰克、间接导致他死亡人们就是罪无可恕坏人喽?
似乎也不是。
很难用“好”或者“坏”这样简单词汇来定义他们。
那么,是这些无法用好坏来形容人杀死了杰克吗?
更不是。
杀死杰克,从来不是某个特定人,而是整个社会。
如果国家能出台更完善儿童救济、保护制度,杰克根本不必遭受这些折磨,更不会悲惨死去。
所以,杰克要怎么办呢?
文名叫做《杰克复仇记》,顾名思义,讲就是杰克复仇故事。
可是杰克现在对前路充满了困惑和迷茫。
他也许是不够好,所以死后无法去天堂。
他同样不是一个坏孩子,所以也没有去地狱。
杰克想要把复仇作为自己留在人间理由,现在这个理由似乎也站不住脚了。
伊登很心疼杰克。
哪怕只有一天也好,他希望这个可怜孩子能被幸运眷顾,能露出符合年龄天真笑容。
杰克要怎么做,才能获得真正幸福呢?
伊登突然想到了什么,再次打开信封,果然里面还有一张薄薄信纸。
他迫不及待拆开,看了几行后就露出一个兴奋笑容。
他没猜错!
作者果然给审稿人写了一封信!
信上说,《杰克复仇记》是一本未完成小说,如果编辑对这部小说感兴趣话,可以去阿尔伯特街高登社区15号与作者详谈。
……
光明街,盖伊出版社。
一名审稿人疲惫抬起头揉了揉眉心。
哦,该死周一。如果每天都是周日该多好。
右手边传来纸张翻动沙沙声,他好奇看去,然后被同事现在模样吓了一跳。
同事眉头紧皱,神情严肃,全神贯注阅读着稿件,时不时露出一个或苦闷或兴奋或若有所思表情。
……他眼角有点红,不会是哭过吧?
“你看什么呢?这么专心。”
他刚抬起胳膊,准备搭上同事肩膀,同事猛站了起来让他搭了个空。
他吓了一跳。
同事现在脸庞烧得通红,就像刚灌了几大杯啤酒。
“怎、怎么了?”
“我发现了一个天才!”同事挥舞着拳头,疯子一样大喊大叫,引得整个办公室人侧目,“我们报社发了!”
这一天,类似场景在全桑恩城二十几家出版社轮番上演。
陆陆续续有激动审稿人冲出出版社,跳上马车,对车夫报出同一个地名。
“去阿尔伯特街15号!快!”
“先生,全都城足足有25条阿尔伯特街呢,您说是哪一条?”
“有兰斯·卡文迪什那一条——他住在高登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