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那些过着十分安逸的野马,角蛋白生长速度超过了磨损速度也没关系,它们会学习前辈在石头上自行磨掉。
圈养的马就不一样了,它们蹄子的角蛋白的生长速度往往是跟不上磨损速度的,因为我们养马的目的非常明确--交通、劳作等等,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会加快角蛋白的磨损。
当角蛋白磨损过度时,马将不再能帮助我们工作,因为等马蹄磨损到一定程度就会像我们的指甲裂开一样,马会因此发炎,无法行走。
最早发现这个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应该是古罗马的军人,马蹄铁正是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罗马,不过他们那会的固定方式和现在不同,是把蹄铁用麻绳绑在马脚上,就像现在的凉鞋一样。
所以很明显,最初马蹄铁的作用就是阻挡角蛋白的磨损,让马能够更加高效的工作,这个做法是确实有效的,角蛋白再也不用直接接触地面了。
其实,马的工作效率和它的蹄子形状是强相关的,只要蹄子稍微变形就会导致马整只马脚的受力不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脚将受损严重。
于是,马蹄铁就有了它的第二个功能--保持蹄子的最佳形状。
那些很少劳动的马就需要一个这样的马蹄铁,不然他们的角蛋白将不停生长,最终导致马无法行走。
马天生就是奔跑能手,它们有着四条十分强壮、惊人的腿和蹄子。
所以并不是所有圈养的马都被钉上了马蹄铁的,很多马都不需要,比如那些脚部很健康,也不需要承担太多劳动力,主要的奔跑环境是草地和沙土的马,它们的角蛋白磨损不会太快,也就不用上马蹄铁,真正要上马蹄铁的基本是那些超负荷工作和工作环境不好的马。
另外,其实不只是马,很多帮助我们承担劳务的有蹄类动物都会被钉上蹄铁,有了蹄铁之后,它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并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