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hbcjlp.com
粮店的工作效率很高,没多久就轮到刘老太进店了。
李星星跟在她后面进门。
不懂就多看再学习,免得让人笑话。
自行车就停在粮店门口,有人跟她说道:“我们替你看着!”
李星星道谢。
其实,她一点都不担心。
槐花镇的老人曾跟她说过六七十年代的事,说那时候的生活风气特别好,艰苦朴素就不说了,难得的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那位老人是赤脚医生,从来不担心自己丢自行车,因为无论停放在哪里,都没人偷,哪怕是十天半个月。
饿到偷粮食的有,偷自行车的几乎没有,因为自行车是大件,报案就会严查到底。
当然,也和当时的风气有关。
李星星不知道真假,她看到粮店里只有一个柜台,柜台后面有好几个工作人员在忙活,年纪、性别各有不同,看似分工不同,其实有点相互监督的意思。
刘老太上前递上各种供应本儿,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男子一边翻着本儿,一边拿起算盘噼里啪啦地打着,“一个人,二十五斤粮,今天是劳动节,细粮充足,你可以领三斤玉米面、两斤标准粉和两斤半的大米,九毛八,十七斤半粗粮全是红薯干面,一块两毛两分五。”
李星星在心里算了算,一共是两块两毛零五厘!
一个人的口粮只需花两块多。
虽然早就知道六十年代物价极低,但李星星仍然很吃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