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到雄性不育系的时候还懵了一下,这个名词太过专业也太过生僻,他们以前听都没听过。
不过这个名字其实倒也有些直白,所以在最初的茫然过后,程敬微立刻反应过来:“不育?”
骆时行点头:“没错,不育,说白了就是那些粮种能够种植出来,但是不能结果,也就是不会结出大米。”
众人一听当时就愣了,大佬们对这方面一直不怎么了解,就算是之前这方面也一直是韦子耀负责的,而韦子耀只需要对骆时行进行报告。
李游道有些意外说道:“你把这个粮种给巡察使,虽然他是假的,但当时我们不知道,万一他是真的呢?岂不是欺瞒朝廷?”
这搞不好是要被定罪的啊,之前把水稻生长和产量都告诉了朝廷,回头朝廷拿到粮种一种,不说种不出来的情况,若是种出来了,结果发现不能产大米,怕不是要气死两个?
骆时行立刻说道:“因为这个是有需要操作的啊,还需要保持系来变成恢复系,我没给保持系的粮种是让朝廷去用中原的稻种给雄性不育系授粉,看看能不能培养出适合中原种植的杂交品种啊。”
雄性不育系本身就是为了杂交而产生的,只不过骆时行耍了个小手段,当时将粮种给了巡察使,但是真正的培育手段却决定自己派人送入京中。
他当时以为巡察使是细作,为了继续卧底下去,粮种肯定要上交的,最多他自己留一部分,但若是没有相应的杂交方式,他留下来也没用。
至于他是不是会弄到培育方式,倒也不需要担心,会被派来当巡察使的一般接触不到这种机密,他们大部分是属于大理寺或者御史台,而培养水稻不是户部负责就是工部负责,或者两方联手,不可能让大理寺或者御史台参与进来。
如果身在不同系统之中都能拿到情报,或者是户部工部有细作能够拿到这样重要的情报,那大唐的官僚系统岂不是被渗透成了筛子?
真要是那样的话骆时行也不打算救大唐了,他还是保护好交州吧。
众人虽然不知道水稻到底要怎么操作,但只要知道吐蕃就算拿了粮种也不可能种出大米之后,大家纷纷松了口气。
李游道问道:“那你跟朝廷解释了吗?”
骆时行一拍大腿:“坏了,忘了。”
他之前光顾着将巡察使的事情上报,都忘了解释粮种的事情,毕竟在他眼里这件事根本不需要担心。
骆时行只好火速又给朝廷写了一封奏疏,表示粮种方面是没问题的,同时还询问:现在粮种要怎么处理啊?
朝廷那边已经开始派人盯着吐蕃和六诏的动向,但是种植水稻这种事情也并不好盯,因为这是正常的农业作业啊。
稻苗在插秧的时候也看不出来到底长什么样子,更何况他们也的确不知道狸奴一号到底有哪里不一样。
于是大家都很着急,同时有人又开始怪罪骆时行为什么明知道对方有问题还要将粮种交出去。
说这些话的都是翰林院那些人,他们大部分出身良好,压根就没有种过地,对这方面自然也不懂,而且因为是官员预备役,官场的事情也不懂太多,思维也比较单纯。
上官婉儿过来的时候正好听到他们在讨论这件事情,便微微一笑说道:“骆刺使这样做才是正确的,他能怀疑巡察使,但在没有证据的时候,他必须配合对方,以后等你们担任亲民官的时候就懂了。”
事后诸葛亮谁都能当,但是在当时的情况来看,骆时行必须这么做,否则万一巡察使没有问题,他怕不是要被扣上一顶与朝廷离心的帽子。
骆时行的位置本来就很敏感,这年头,当了刺使的未必能当上都督,当了都督的也基本上不是刺使,骆时行虽然不是第一个,但也是少有的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刺使。
许多人觉得这样不好,容易让地方势力空前强大,但当时没有别的好办法,所以以后要么削对方的军权,要么就是把对方调离交州。
在这种情况之下,但凡骆时行做出点什么让人怀疑的事情都容易出问题。
所以上官婉儿对骆时行这一波操作还是非常欣赏的,保持谨慎的同时却还是相信朝廷,至于巡察使是冒充的这件事情,谁能想到呢?
对方持节不说,所有证明身份的东西都有,如今只能说之前那位巡察使的死可能也有猫腻,但这就不是骆时行的责任,而是蜀中官员的责任了。
翰林们听得似懂非懂,对于上官婉儿他们还是比较服气的,对方以女子之身无论是在眼光还是在才情上都压他们一头,不服气也不行。
而就在上官婉儿为骆时行说话之后,骆时行的第二封奏疏终于姗姗来迟。
中书省在接到他的奏疏之后直接送到了中书令那里,中书令看完当即长出一口气,大笑道:“骆无咎这可真称得上是步步为营。”
每一步都不出错,甚至就算出错都有补救的机会,同时还给朝廷减轻了许多负担,这样的刺使简直就是个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