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边军,则将重兵驻守在天雀关上,其余关隘、住兵点,都是警戒性驻扎一些守兵。
文朝边军与后金的对峙,这些年来也是有规律的。每一年,主要对抗激烈的,都是在秋后之后。因为秋收之后,黄河流域粮产归仓,后金这些游牧族也需要过冬,便来南地劫掠一番,抢夺粮食才好过冬。
如此,每一年,粮食成熟后,文朝边军就会万分警惕,将后金可能打进来的关卡都严密封锁。有时候,文朝猜中对方的图谋,进行埋伏与坚守,便能够顶住对方的进攻,保住关内民众的安稳。
反之,边关被破,遭到金军掠夺一番,自然有很多人家破人亡。也有在金兵到来之前,先一步逃散的,保住性命,然后过苦日子也会有被饿死的。
一旦入边抢掠,后金那边的日子就好过了。如此之下,一道边关,将两地民众的生死存亡分割很明白。
文朝皇室、边地官府、边军等对于保住边关,投入也是非常之大。但后金不除,祸患不休。
在北地边关,杀后金鞑子就成为民间最值得激励和荣耀之事,男儿以杀鞑子为荣。对这些有着地域、历史世仇的双方,相互仇视那也是必然的事情。
今年也不知为何,后金那边突然改变了时间。在夏初,就突然袭击天雀关附近一个小关隘,这个小关隘距离天雀关不足百里,按说天雀关的驻军完全可来得及救援的,但后金的军兵突破关隘后,一路军马五万,往内地扑杀,另一路军马十万,却在天雀关附近设伏,将天雀关出来救援和风度后金军兵的人,堵在一个狭小山谷里,然后在铁骑冲杀之下,天雀关的军兵死伤惨重。
军兵受到大挫,不得不回兵收缩,退回天雀关固守。然后向京都传信,请援。
消息传回朝堂,朱子善这个左丞相也是头痛。华南那边的倭寇之战,还在僵持中,虽有较大战果,但这只是对苏杭报来的战报,并不完全采信。因为文朝战报的水分有多大,他是很清楚的。
幽州那边被后金破边,入关号称二十万,分兵两路。实际进到关内的后金军马,估计至少在十万以内。这些军马中,骑兵不少,文朝的军兵要堵截对方,都难以做到。
不仅如此,文朝除了边军之外,还有那支军兵可力敌这些鞑子?
对入关的后金军兵,文朝这边主要的战法,就是坚守大城池,等后金军兵觉得劫掠得差不多了,自行退回关外。
因为春夏之后,草原也是牧草涨起来,这些人也要回部落去蓄养牛羊、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