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季芜三人从早间散朝后又在御书房内待了两个多时辰,到最后,他们甚至已经忘了自己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走出的御书房。
天下纷乱久矣,如今南北对峙格局也是好不容易才形成的,何日才能真正做到与民休息。
原本尚还晴朗的天空不知怎地多了几分墨染,黑云渐来。
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荀季芜恍若不觉,他只是低头前进,久久不语,御史大夫陈恒道和太尉尉迟复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三公之中,只有荀季芜是从老皇帝尚还只是藩王时就追随了,所以他很清楚老皇帝想做什么。
局面也没有太坏,只是兵行险着,可能会有意外。
但这可能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论是老皇帝还是荀季芜,他们都知道若是再不趁此机会解决藩王问题,等有朝一日老皇帝驾崩,太子萧统是肯定驾驭不住那些蠢蠢欲动的藩王的。
三人低头不语,如此这般一路走出皇城。
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没有乘坐车架,各自叫了几名家仆跟随,其余人以及车架都被他们打发走了。
站在宫城外的荀季芜抬头忧心忡忡地看了一眼阴沉沉的天,透过厚厚的乌云其实还能看见几缕光亮。
谁都知道乌云会走,但几时走,期间又会不会下雨无人可知。
「要变天了!」荀季芜无奈叹息道。
双鬓本就可见白发的荀季芜在这一刻骤然间又苍老了几分,他是丞相,是百官之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手握权柄的重臣,但他阻止不了局面的发生,也救不了所有可怜的百姓。
大梁能有如今局面来之不易,荀季芜不想看到几十年心血付诸东流。
作为朝堂老人,其实不仅是荀季芜,陈恒道和尉迟复亦是无可奈何。
三人在宫城外短暂停留,之后徒步返家。
姜凝和温酒比其他人先一步离开的大殿,后来还是由朝七领着他们一路离开的宫城。
朝七向姜凝转达了萧衍的口谕,合作一事,内阁商讨过后会尽快答复。
姜凝不着急此事,所以说他们可以在金陵城中多等些时日。
而在今日的早朝结束后,有些已经意识到要变天的人发现无论是城卫军还是京兆尹衙门的人,今日城中出现的频率似乎多了不少。
有好事者很自然地便将这件事与之前湘东王郡主遇刺一事联系到了一起,想来是有大事要发生。
而这一次他们猜的没错。
御书房的议事结束之后,萧衍便命袁真焕三日之内查清潜藏在金陵城中的外部势力。
上一次的杀人只算小打小闹,这一回才是真的血雨腥风。
后方不定,安敢北上。
————
沈况自那日与姜凝见过面后为了不打扰姜凝办正事这些天一直没去打扰她,这几日沈况只会偶而去拳馆走走或者干脆就在客栈里与老掌柜东郭闲侃大山。
于他而言金陵城中的事到此就算告一段落了,所以仔细考量过后沈况打算明日便启程返回大魏。
东海城的事如今已变成萦绕在沈况心间挥之不去的心结了。
上午这会儿闲坐的时候沈况就对老掌柜说了自己要离开的事,东郭闲听到后心里忽而觉得空落落的。
东郭闲自觉南来北往见过太多有意思的人,唯独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仅有意思还很特别。
明明一副少年俊公子的相貌和装扮,言语之间偏又像是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一句少年老成东郭闲以为还不够形容他。
东郭闲不知道也不打算知道沈况的过往经历,但他以为这般年轻人应该有个安稳的江湖可走才
对。
少年白衣配长剑,腰悬酒葫踏歌行。
他自诩两人也能算是忘年交,所以小友将欲远行,东郭闲没什么好送便难得拿了一小坛陈酿请沈况喝一回。
沈况自也不跟他客气,十几年的陈酿不比浮于春差了。
客栈里的几名跑堂伙计因为老掌柜的缘故都对沈况颇为熟悉,有时候他们也会搭几句话向沈况询问那江湖之事。
年少爱风流,爱惹眼,爱簪花,爱仕女,总之是年轻人该做的事他们都爱。
但总有人能去做,总有人只能眼馋,无他,生活而已。
沈况每每说起那些江湖事都会添些油醋润色一二,如那说书先生一样,抑扬顿挫把握的恰到好处。
都是年轻伙计爱听,老掌柜不爱听,所以每每沈况说至最后,老掌柜都会评价一句也就那样,之后便驱赶伙计们忙活去了。
哼,江湖没什么好的,不过不耽误听一段。
早间那会儿天气本来还很好,但后来没过多久天就阴沉了下去。
因为要离开,所以沈况便想着提前与几位相熟的朋友告个别,比如庾信、孙浅斟还有湘东王府的两位前辈和那位杏花姑娘。
本来沈况是想着下午一一走过的,现在看来只有提前去了。
老掌柜的请的那一坛子酒一时半会儿喝不完,沈况打算慢慢喝,喝不完的装进酒葫往后路上再喝。
「掌柜的,我得出去一趟,这酒我晚点回来拿会房间喝。」沈况起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