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苏蜀等人绕着速生稻的实验田走了好久。 他们心里都明白,这项技术取得突破,将会带来何种改变。 苏林看到夕阳出现在天边,他邀请道:“太子殿下,牛巡抚。 时间已经很晚,你们既然来到这里,我也应该尽一下地主之谊。 我们去研究所的食堂吃晚饭。” 太子苏蜀点头应道:“苏林叔,不要搞什么山珍海味,吃一些你们研究所的特产。 我之前对于农科院的技术认识不够,见识到速生稻的价值,我才知道以前见识浅薄了。” 苏林点头说道:“太子殿下的想法,其实是很多人的想法。 很多人听到我们研究种地、养猪、养鸡,都会不自觉的翻白眼。 心里想着只是种地养畜生而已,这有什么好研究。 这次我给你们上研究所的特产,食材的价值不高,但技术本身价值极高。” 牛什锦刚刚来到南洋,他之前准备像是在北海等省,一切从头开始。 他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大的功绩,只要种好速生稻,南洋全体官员升迁的功绩就不用愁了。 本来无望阁部的牛什锦,他也有一丝高升的机会。 牛什锦看着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稻田,他惋惜的说道:“真想尝尝速生稻的滋味,可惜时节不对。 我今后还有机会尝一尝,太子殿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一碗速生稻做的的大米饭。” 太子苏蜀听到牛什锦这句话,他差点笑出来。 “牛巡抚,速生稻能一年六熟,苏林叔为什么知道它是一年六熟,当然是因为前五熟的稻米已经收割完。 牛巡抚想要吃速生稻,大米饭管够。” 苏林在一旁连忙说道:“牛巡抚这个小小的要求,我们还是能轻易满足。” 他们一行人前往研究所的食堂,来到招待贵客的包间之中。 太子苏蜀的侍卫,分布在食堂各处保护,有的侍卫直接进入食堂,监督大厨做饭菜。 苏林坐在靠门的位置上,每当食堂上菜的服务员端来一份菜,他都会简单介绍。 “这是鸡蛋炒西红柿,鸡蛋是我们精心培育的蛋鸡,一天能产一个蛋,每天都在产蛋。 这种蛋鸡一旦大规模培养,百姓就能吃得起鸡蛋。 西红柿是美洲找到的美食,这道菜有种独特的甜酸味儿,很是开胃。” “这是红烧肉与九转大肠,我们精心培育的华夏大黑猪,经过多轮的杂交育种。 让大黑猪能吃更多的食物,加快涨膘速度。 本来一年多才能出栏的大黑猪,我们已经把出栏时间缩短到十个月。 百姓今后养猪,至少能缩短两三个月的养殖时间。” “这道菜是酱牛肉。 这是我们专门饲养的肉牛,它是华夏黄牛与欧洲运来的牛进行育种,成功研制出的肉牛品种大黄牛。 这种牛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吃更多的饲料。 玉米豆粕制造的饲料,挑剔的牛很少食用,非草原地区养殖,牧草的成本太过昂贵。 有了这种牛,不需要在草原上养殖,帝国任何地方都能养殖。 这种大黄牛现在已经在帝国主要城市周边养殖。 只是因为《大华律》对于吃牛肉还有惩罚,这种大黄牛养殖数量一直不高。 我相信随着农用机械的普及,牛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降低,《大华律》关于吃牛的条款有所改变。” 苏林一连说了十三道菜,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是农研所精心培育的物种。 他最后端着饭盆搁到桌上的中间。 “这就是速生稻做的大米饭,大家正式开饭,吃的尽兴。” 他们开始吃饭,太子苏蜀对于速生稻的味道已经很熟悉,他只是小口吃饭,主要吃他喜欢的红烧肉。 牛什锦大口吃着大米饭,他眼神瞪大,不断在口中咀嚼着饭。 咀嚼半晌才咽下去,连忙加了一块酱牛肉。 太子苏蜀看到牛什锦吃饭的样子,他询问道:“是不是大米饭不好吃。” 牛什锦没有直接回答,他委宛的说道:“这与我常吃面食有关。 北方种的主要是小麦和玉米,这两种作物做饭难以下咽。 把他们磨成面,那就能做出来太多的美食。 突然之间食用大米饭,不太适应大米饭的味道。” 太子苏蜀哈哈一笑,道:“牛巡抚,何必说一些违心的话。 不好吃就是不好吃,速生稻的优点是一年六熟,产量巨大。 万物有阴必有阳,速生稻的缺点就是难吃。 具体的原因,我听苏林叔说过,但记不太清了。” 苏林连忙解释道:“植物的美味也需要时间酝酿,具体的原因还不太了解。 但根据各地农研所的数据,仅以水稻来说,排除品种优劣的影响。 经历长时间光照,一年熟的水稻,吃着最香甜。 江南地区的两三熟水稻,吃着就已经差点意思,但还有水稻的滋味儿。 速生稻接受的光照极短,它的味道可想而知。 我们研发速生稻的目的,那是解决帝国的温饱问题,哪怕是最穷的人,他都能吃得起饭。” 牛什锦尴尬的一笑,随后抱拳说道:“先生大义,我万分佩服。” 他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主动挑起话题。 “太子殿下,我听闻武家为首的走私团伙,他们把蒸汽机等重要的技术走私到欧洲。 这会不会让欧洲那里的技术快速发展起来,等我们在与欧洲接触,他们的铁甲舰都已经造出来。” 太子苏蜀听到武家走私团伙,他脸上露出气愤的神色,随后自信的说道 “蒸汽机对于工业很重要,但工业想要发展起来,绝不是只获得蒸汽机技术就可以。 蒸汽机汽缸需要坚固的无缝钢管,要不然它会在庞大的压力下开裂。 气缸加工需要精度极高的镗床,加工时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气缸一旦歪了,活塞与气缸不吻合,蒸汽机根本跑不起来。 欧洲可能会有几名能工巧匠,通过手工敲打,把蒸汽机制造出来。 但欧洲想要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他们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 但武家走私团伙极为可恶,把蒸汽机走私到欧洲。 欧洲本来需要数十年才能突破的技术,有了实物的参考,他们就知道正确的前进方向,技术早晚都会被突破。 还好帝国已经研发出技术要求更高的柴油机。 柴油机技术哪怕交给欧洲,当地也没有能力制造出来。” 苏林听完之后感慨道:“太子殿下说的极为正确,科研确实是这样。 成功之前,根本不知道这条路能否走得通,完全是盲人摸象。 如果能提前知道哪条道路成功,科研就是水墨功夫,早晚都会成功。 武家走私团伙犯下的罪罄竹难书,朝廷就应该搞株连。 没有武弘义那老小子在背后支持,武鸿游这个武家的人,怎么能成为南洋海关总署局长。 难道只是一句武鸿游已经自力门户,就是轻轻放过的理由。 我改名叫苏森,难道我就不是我了,皇家不会再给我支持,这怎么可能。 必定是血浓于水,怎么可能一句自力门户,就打发得了。” 太子苏蜀没想到苏林叔还很关心时政。 关于内阁大臣武弘义的处理,朝廷也只是刚刚达成共识,还没有正式刊布天下。 内阁大臣武弘义先是在朝堂上以退为进,主动要求朝廷惩罚武鸿游。 他的这个做法,其他大臣根本不买账,他们强烈要求严惩武弘义。 如果没有武弘义的暗中纵容,武鸿游都是武弘义提拔的下属,提拔到南洋海关。 这之间没有权权交易,那是在把大家当傻子。 内阁大臣武弘义扛不住压力,他主动辞官。 他的辞官请求,得到皇帝苏河允许。 武弘义灰溜溜的返回四川蓉城老家,连个送行的人都没有。 朝堂上的人都知道,家族捅了这么大篓子,皇帝没有下至重罚,那就是额外开恩。 前首相魏时鸣都有再起的机会,武弘义却没有了再起的机会。 太子苏蜀想到武弘义的结局,他认为很正常。 武弘义得到这个结果,他几乎可以肯定,武弘义没有卷入到走私案之中。 父皇对他的惩罚,那只是对他识人不明,再加上没有管好宗族的处罚。 武弘义是被自己的家族连累了,但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个人与宗族,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哪有只享受好处,不承担代价的美事。 太子苏蜀没有把他的考虑说出来。 他只是轻飘飘的说道:“我相信父皇的判断,父皇作出这种裁定,必然有着相应的理由。” 苏林听到太子苏蜀的这句话,他立刻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哪怕是在寻常的宗族,当着人家儿子的面,平价老爹做的事,这都是很不地道的一件事。 更何况这是在皇家,说话稍不注意,那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他看到太子苏蜀没有因此而生气。 还好速生稻成功的喜悦,让太子苏蜀一直非常开心。 苏林立刻转移话题,不再谈论他身份不适合谈论的事情。 他看向正在品尝菜肴的南洋巡抚牛什锦,涉及到这位巡抚的事。 出现什么事情,他的身份都能兜得住。 苏林看向牛什锦,询问道:“牛巡抚,你既然知道速生稻的事,接下来的施政策略应该有所转变。 方便谈一谈,我们农研所能够帮忙的事情,一定会立即帮忙。” 牛什锦看了看坐在一旁的太子苏蜀。 他的施政策略已经得到皇帝苏河的认可。 速生稻的出现会让他略微调整施政策略,绝不会改变施政的大方向。 他的施政策略,如果能得到太子苏蜀的认可,这对于他来说,有着极大的隐形好处。 牛什锦感激的看了一眼苏林,他与这位皇亲第一次见面,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不知道苏林这么做的原因,有恩留在以后报,先展示自己的能力。 牛什锦清咳两声,他清了清嗓子,认真的说道:“我来南洋施政有三个主要方向。 第一个方向,那就是加强南洋的汉化教育。 汉化教育涉及到边疆的根本,绝不容半点懈怠。 我在边疆省份治理地方多年,知道我们新打下来的地方,一定要想办法把它融入到帝国的主流之中,绝对不能保留这个地方的特点。 人们会根据不同点,划分出一个个小圈子。 我在北海省时,看到有的游牧部落,他们从一个大部落分迁出来。 只是由于贫富差距不同,某一个部落所在草原水草肥美,能养的牛羊更多,他们更为富裕。 两个相同的部落,就因为这个细微的差距,几十年之后分裂成两个完全不同的部落。 这两个部落甚至会刀兵相向,完全忘记了,他们同出一源。 汉化教育必不可少,那就是要把边疆这里的人同化成与帝国内陆地区一模一样的人。 我们有着共同的信仰、我们有着共同的习俗、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那我们就都是华夏人。 教育必须完全普及,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必须使用汉语和汉字。 彻底废除土著语言,不允许他们以方言的名义,保留土著语言。 南洋想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由巡抚衙门主导,兴建大量的学校,这些学校还开设夜校。 我之前还担心巡抚衙门没有那么多钱,速生稻的成功必定会让南洋丰收。 只是粮食产品加工交易时产生的税,就足以建设小学。 第二个施政方向,那就是不错过机会,把南洋地区打造成帝国的粮仓。 这个大型粮仓一旦成功,哪怕是帝国内陆全境遭灾,百姓也有大量的粮食供应,绝对不会挨饿。 第三个施政方向,那就是充分利用马六甲海峡,让南洋成为帝国航运中心。 以航运为龙头,吸纳大量的造船厂,为商贾提供优质的货船。” 牛什锦知道朝廷绝不会让边疆省份,掌握成体系的工业能力,特别是军工生产能力。 他这才退而求次,盯着货船领域,货船一点都不敏感,还十分适合基础薄弱的南洋。 只要南洋有货船的工业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的带动下,必然能带动南洋工业的发展。 太子苏蜀听到牛什锦的策略,他竖起大拇指赞许道:“牛巡抚做事很周到,我相信南洋在牛巡抚的带领下,一定会脱胎换骨。” 他们说说笑笑,讨论着帝国近期发生的事。 吃完饭之后,太子苏蜀与牛什锦巡抚乘车回到城中。 太子苏蜀已经与牛什锦交接完。 他已经查清案件,在南洋地区没有留恋的东西,筹备返回京城。